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河传

1.宋词,元曲,诗经,各三首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唐诗:

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宋词: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2.《鹧鸪天》(宋词)(周国芝)鉴赏谢谢

诗词正文 鹧鸪天 宋·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诗词注解 【注释】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②调:抚弄乐器。

③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④西楼:作者住处。【评解】此词写梧桐秋雨引起的离愁别绪。

上片借景抒情。残灯将尽,屏帏乍寒,夜雨梧桐,声声别离。

下片写当日的欢乐和今日的凄凉。忆昔伤今,悲不自胜

全词和婉细腻,意境清幽。【集评】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因听雨而有感。

起点夜凉灯残之时,次写夜雨,即用温飞卿词意。换头,忆旧时之乐。

“如今”两句,折到现时之悲。“不听清歌也泪垂”,情深语哀。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回环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语天成,毫无着力痕迹。词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怀念的对象是一位歌女,因久别相思而为之“泪垂”。

孙竞评周词曰:“清丽婉曲。”移评此词,亦可谓中肯之语。

上片首句“一点残红欲尽时”,写夜静更阑,孤灯将灭的景象。不说孤灯残烛,而说“一点残红”,盖油将尽则焰色暗红,形象更为具体。

写灯,则灯畔有人;写残,则灯欲尽而夜已深;注意到“残红欲尽”,则夜深而人尚无眠,都可想见。到下句“乍凉秋气满屏帏”,则从感觉凉气满屏帏这一点上进一步把“人”写出来了。

“乍凉”是对“秋气”的修饰词,虽然是从人的感觉得出,但“乍凉秋气”四字还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到了“满屏帏”,这才和人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凉气满室而且凄凉满怀的境界。以上两句,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以下两句再作进一步的铺展——“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上句似乎是笔锋一转,由室内写到室外了。

但如细加体味,这两句原是一个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的。离愁本是存在、潜伏着的,由于听到了“声声”,而触发,而加浓了。

这“声声”,是来自楼外的“梧桐叶上三更雨”。梧桐”一句,是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别恨而设置的,所谓“因情造景”者是。

这两句的落脚点仍是那听到了“声声”的人,即楼内人,写他的听雨心惊,这还是写的“室内”。两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残红欲尽”处,又把“叶叶声声”同“别离”即离情画了等号,也还是有点新意。

词的上片把人的感情写得如此深沉,却未用明着道出,而是于平淡之语中隐含款款深情。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比。

过变承接“别离”意脉,写出昔聚今离、昔乐今愁的强烈对比,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起伏更大。“调宝瑟”三句是对昔日欢聚的追忆,由“那时”二字体现。

“调宝瑟”是奏乐,“拨金猊”是焚香,“同唱鹧鸪词”是欢歌,三件事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场景。从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为之产生离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两人有过恋爱关系。

当时他们一个调弦抚瑟,使音调谐和;一个拨动炉香,使室中芳暖。在这无限温馨的情境中“同唱鹧鸪词”,此乐所以使他至今不忘。

“金猊”是铜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

故晏公(殊)冬宴诗云:‘狻猊对立香烟度。’”“鹧鸪词”当指歌唱男女爱情的曲子。

“鹧鸪”在唐宋词中大都以成双欢爱的形象出现。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双双金鹧鸪”,李珣《菩萨蛮》中的“双双飞鹧鸪”,顾夐《河传》中的“鹧鸪相逐飞”,都是作为男欢女爱的象征。

本词用“鹧鸪词”作为“同唱”的内容,其用意也在于此。这个“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与“别离”者的关系,还追忆了温馨欢乐的昔聚之情,同时也就开启了今别孤单痛苦之门,盖言“那时同”,则“如今”之不“同”可知矣。

于是词笔转回到“如今风雨西楼夜”的情境,连贯上片。当此之际,许多追昔抚今的感叹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补一句,就是“不听清歌也泪垂”!本来因有离愁别苦而回忆过去相聚同歌之乐以求缓解,不料因这一温馨可念的旧情而反增如今孤栖寂寞的痛苦。

这个“泪”是因感念昔日曾听清歌而流,如今已无“清歌”可听了,而感旧的痛泪更无可遏止。为什么?如今身处“风雨西楼夜”,自感秋夜之凄凉,身心之孤独“泪”是因此而“垂”的。

“也泪垂”的“也”,正是从上句派生出来的,当然离不开昔日欢娱而今冷落这个背景。“不听清歌”四字,正是概括地写出了这个背景。

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发人深思。此词条用昔与今、悲与喜、正说与反说两相比照的手法,表情达意委婉曲折而又含蓄层深。

全词通体浅语深情,虽“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固已隐然在其中。

3.10首宋词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望采纳!

4.课外古诗宋词六首 元曲三首

宋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5.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白居易《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

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温庭筠《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旗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音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胡蝶》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晏几道《阮郎归》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周邦彦《蝶恋花》)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周紫芝《鹧鸪天》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史达祖《夜合花》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

史达祖《三姝媚》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卢祖皋《江城子》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

卢祖皋《宴清都》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潘方《南乡子》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浣溪沙》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

6.古诗、宋词、元曲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山鬼 <<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 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 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 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有所思 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7.凉洲宋词是谁作的诗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

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

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与此句不同。《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

这首诗,反折杨柳枝,这里相当于“一座”,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人间无也。”

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凉州词翻译】【其一】纵目望去,“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第三句忽而一转。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凉州词作者 、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其二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玄宗许之。

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但愿生入玉门关,不肯与突厥和亲,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造语尤妙。

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虽也写观望上游。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悲凉而慷慨,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凉州词赏析】其一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圣人神武超绝,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一发获之。

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王之涣甚为得意。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一片孤云”等等),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 王之涣 唐【凉州词原文】【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