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日古诗是什么请问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2.元日古诗诗意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 :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全诗大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3.元日 古诗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4.元日(古诗诗句)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译文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 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 (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 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注释 恭己:语出《论语》,恭谨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词句。 垂衣:语出《易·系辞》,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尧舜无为而治。 穆:壮美。 康:康盛。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原文: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成彦雄 原文: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神耀破氛昏,新阳入晏温。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威凤跄瑶簴,升龙护璧门。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