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轼有关于雪的诗句

1. 描写雪的诗句 苏轼

1、《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译文: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苏轼 【朝代】宋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

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 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

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3、《少年游·润州作》——【作者】苏轼 【朝代】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译文: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

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4、《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作者】苏轼 【朝代】宋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译文: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5、《聚星堂雪》——【作者】苏轼 【朝代】宋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译文:前枯叶萧萧作响,是龙公小试身手降落初雪。

它们在空中映隐聚集,似有若无,故作姿态斜斜飘飞令人魂消意绝。 宾客欢欣起舞如青竹风中摇曳,我这老迈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

遗憾席前没有佳人装点梅花,只有微灯照空中小雪忽明忽灭。 饮罢归来高兴夜还深沉,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铃索拉扯。

长夜未眠并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阳映雪。 想要豪饮乘兴追赏余景,惊喜旋风还吹落点点未化的雪屑。

桧树顶上多时见模糊的白色,瓦沟中雪花烂漫才不过一息。 汝南先前的贤士曾经有过旧例,醉翁诗话如今由谁来继续?当时约定的规矩请你听取,徒手战斗不许拿起一寸武器。

2. 苏东坡带有雪字的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⑤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3. 形容雪的诗句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其一)

宋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

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

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

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

未随埋没有双尖。

译文: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背景:《清诗话续编》中记载,欧阳修在颍州时,有一次下雪天,跟大家聚在一起做雪诗。但是规定诗中不能出现“雪”字,连“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这些能形容雪的字都戒用。几十年以后,苏轼继守颍州,小雪时和宾客聊起了这件事,并请大家各赋一首诗来咏雪。

大家纷纷表示,这么苛刻的条件怎么能写出好诗呢?但是苏轼做到了。这首咏雪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用“堆盐”形容雪的洁白,而“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写出雪覆盖了石马,只露出两个马耳尖,可见雪之大!

4. 形容雪的诗句苏轼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作者: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

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赏析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

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

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

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5. 苏东坡带有雪字的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⑤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6. 关于苏轼冬天古诗大全

一、关于春天的诗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二、关于夏天的诗句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关于秋天的诗句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赠刘景。

7. 有关于雪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0.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7.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1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22.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2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另推荐一处总结极好的:

/f?kz=112153599

8. 有关雪的诗句

这是一组关于雪的诗句(词),细读起来可以理解作者是通过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描写雪的。

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

这些诗句千古流传,我们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尽可能更加丰富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不然引用起来必然要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造成引用不得体。今天来老师把这一组诗句奉献给你,希望你能收录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

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

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

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年代:宋 作者:吴潜 作品:暗香 内容: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 年代:元 作者:元无名氏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

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

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

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

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 年代:唐 作者:朱湾 作品:长安喜雪 内容: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作品:出山逢耿湋 内容: 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

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 --------------- 年代:唐 作者:焦郁 作品:春雪 内容: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9. 关于雪的诗句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粉融香雪透轻纱。——《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晏殊 因作二首,寄袁公济雪颔霜髯不自惊。

——《浣溪沙·伽花彩甚奇》 宋·苏轼 雪晓清笳乱起。——《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红梅》 宋·王十朋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金错刀行》 宋·陆游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山中雪后》 清·郑板桥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苦寒行》 魏晋·曹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雪满长安道。——《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霖铃又似鳌山雪。

——《忆秦娥·收灯节》 宋·刘辰翁 鳌山雪。——《忆秦娥·收灯节》 宋·刘辰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唐·杜甫 门外东风雪洒裾。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苏轼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 宋·苏轼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