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写妓女的句子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妓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妓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妓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2.宋词的词牌名词牌名大集合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3.金庸笔下的女子诗词求一些写金著的女子的诗词,要有词牌名的,不要我自己写的,没有关系吧:)一、诉衷情·李文秀笛音犹诉去年红,紫漠鬼神功。 黄沙吹弱眉眼,水墨转头空。凭雨夕,借霓虹,绝芳踪。 剑生尘垢,任矫飞鹰,白马西风。二、定西番·霍青桐翠羽黄衫画角,空翘楚,恨离忧,暗生愁。 破碎江山方觉,烟云十二州。纵许扬鞭辞诀,月如钩。 三、干荷叶·穆念慈干荷叶,水中央。 只可凭花荡,却先荒。 遇霜苍,秋寒未减此花黄。寂冷清兰桨。 四、思帝乡·香香公主潇潇,碧心忽若潮。 待老黛眉不见,泪冰绡。 回问阮郎何处?江山不可抛。金缕换来春尽、断肠宵。 五、酒泉子·凌霜华未避尘嚣,云鹤腾云如练。 绚舞迟,青眉敛,醉今朝。 抱惊团扇春灯乱,缟素无血婉。踏高台,棺梦散,奈蓬飘。 六、醉公子·阿紫秋末眸如水,春去凋如蕊。试惜此花来,还惊花刺诡。 风雨竟崩摧,紫袖响云飞。 醉亦随他醉,谁求独醒归!七、纱窗恨·阿朱绯裙浣未折新绮,杏花蹊。 水云柔处相思旎,雁门西。 照花影、此世谁料,暗香涸、明月星稀。 刹那芳华,却无依。八、昭君怨·周芷若犹记当年初见,江水悠悠光淡,芙冷萏消寒,锁罗衫。 莫注倚天神剑,一断几重清减。莫叹是流年,指弦纤。 九、清商怨·程灵素朱颜谁道须绝世?闭目怀初誓。 玉殒海棠,篆香红炉滞。 丹泥画字别致,缺月夜、紧风败寺。鲛泪销魂,幽思如水逝。 十、浣溪沙·郭襄分付金钗流景伤,动融冰雪笑痕长。 不需绛点白云裳。 年月久挨山水度,青驴崎径拜清商。孤侣如月剑如霜。 十一、点绛唇·任盈盈华彩斑斓,问花丽色花无语。 嚣歌纵舞,红豆连杜宇。 望断雕栏,不负生如许。桑拓雨,青丝万缕,亦是情丝绪。 十二、女冠子·李莫愁拂尘莹澈,皎若冰盘照彻。 忆香车。 萧瑟情花路,迷沉冷铁戈。倩谁穿画舫?唇点画青蛾。 人道皆如梦,火中歌。排位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信手拈来,金庸女子里最喜的任盈盈亦是因为身世脾性相近之故而已。 4.为什么宋代好多女子写的词都没有词牌,并且都为《减字木兰花》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可见你的观察很细,因为一般情况下,如果说到词代女词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李清照,即易安居士。你能观察到其他女性词人(虽然名气不大,多数是昙花一现),真是难能可贵。你的例子找得也很好,我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也帮助了我自己,因为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宋词论文,上网查资料时发现了你的问题,于是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之所以宋代好多女子写的词都没有词牌? 是因为: 女性在封建社会不受重视,受教育者少之又少,能进行创作的则更少了。她们的作品也多数不被认可。所以传世量不多。有些女性文人,再进行所谓的诗词创作时,态度也不端正,只当游戏而已。故诗词格律一般不够精严。有时写作时并不想好词牌,而是词牌套用。故出现很多词无牌的现象。但这种情况在宋词中也是不多见的。一般情况下,即使无牌,后人也可以根据其词的格律,猜出词牌名称的。 之所以很多词牌为《减字木兰花》,是因为: 宋代的女性词人不多,顶顶有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其他所谓女性词人,多数为歌女(如你举的例子中的淮上女就是一歌女)民女(蒋兴祖女应该就是此类,但我没听过此人,只是从按照宋女词人命名的方法推断,她应该是蒋家后人)等。宋代的娼妓文化是很兴盛的,歌女们演唱的曲子,实际上就是词。到如今,宋代词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还记载着一些词的曲谱。王菲在春晚上(哪年的春晚我忘了)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不是还原古音,但其节奏和宋词长调的唱法是相吻合的——这都说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那么,既然我们今天有流行歌曲,那么宋时也有流行歌曲! 《减字木兰花》这个词牌的母本是《木兰花》。《木兰花》这首词就词牌而言,是小令,小令的特点就是演唱时节奏短促,欢快,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民间小调,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俗曲,这样的曲子自然只适合民女或歌女演唱了,正因为是在民间流传,波及面大,上口容易,所以人们纷纷效法其格式,进行填词创作,再加之本身曲子的特点,在当时的特定人群中流行是自然不过的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木兰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体,本调只四十四字,以示较原调字数为减,故曰[减字木兰花]或简称曰[减兰]。因为其字少,律宽,所以深受女子喜爱,毕竟在宋代,受过教育有女子不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你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