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牌双双燕有哪些词

1.词牌《双双燕》有什么特色

词牌《双双燕》,最早见于史达祖的《梅溪集》中,是用词来歌咏双燕 同飞同栖的恩爱场景的,故称为《双双燕》。

《双双燕》为双调,共九十八字。上片一共九句,共计四十八个字,押五仄韵,下片一共十句,共计五十字,押七仄韵。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双双燕》的首句共四个字,句式为一、二、一字,中间的两字相连接,相当于辛弃疾的《水龙吟》结句“揾英雄泪”。 一般来说,上片的第二句和下片 的第三句的领格字都是用去声。

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描绘 了春燕重新返回旧日的鸟巢,燕儿之间 软语多情,在花丛中竞相飞翔,体现出 燕子轻盈俊俏的神态。同时,这首《双 双燕》也抒发出人们向往的自由、愉快 和美满的生活。

《双双燕》的内容如 下:“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人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 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 日画阑独凭。”

2.唐诗宋词的词牌名一共有几个

宋词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 ,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3.求 史达祖《双双燕》的古文赏析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档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比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词历来被人推崇为咏物杰作,也是史梅溪的代表作。全篇以白描手法描绘春社过后燕子双双飞回旧巢戏弄春光的神态,进而以燕子的欢乐反衬闺中思妇的孤寂;并寄寓着讽喻南宋朝廷耽于逸乐不图恢复使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意。

“过春社了”,点明燕子归来的时间。“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燕子揣度高楼深院,“帘幕无重数”之中,经过一个冬天,积下来的尘也冷了。为什么呢?如果这里的主人也成双成对,生活得热乎乎的话,就不至于“尘冷”了。这里从燕子的揣度暗示这里的主人是空闺独守的。这就为末尾写人作了伏笔,又为下文的“欲住”“试入”“还相”“又……商量不定”立了张本。可见开头三句是很重要的铺垫。接着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差池”语出《诗经》,本有成双成对之意,已暗点了题。燕子因见“尘冷”,故只是“欲住”,终于还是“试入”了。这人格化的描写把它们的心理、神情写得维肖维妙。“相并”一词,明点出“双双”来,也绘出它俩亲昵之状,以此反衬闺中人之孤独。这一笔写从巢外入巢内的过程,下一笔则写入巢后的行动。“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因“尘冷”,有今非昔比之感,故到处相望,又“商量不定”。“商量”一语,内涵丰富,既对旧巢感慨,又对未来筹划。这细腻的描写把这双燕子写得活象一对小夫妻在选择安乐窝。“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把燕子双双飞舞、戏弄春光的情景写得生动极了。“飘然”绘出燕子轻盈的体态与舞姿,加上“快拂”,在花梢上飞快掠过。这“快”字还有快活、无忧无虑意,也反衬了闺中人的忧伤。“红影”紧承“花梢”而来,又与“翠尾”相衬映,色彩十分鲜明。“分开”一词,用得有力而艺术。上句写轻快,下句写矫健。至此,双双燕的形象十分丰满突出。整个上片分四层,层次清楚,动静交错,描写细腻,生动传神。

过片紧承上意,继续写燕子在广阔空间嬉戏春光。“芳径”是“花梢”“红影”的续写。“芹泥雨润”是进一步开拓。燕子本爱用芹泥筑巢,但这对贪玩的燕子,却“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这与上片“飘然”二句照应,把燕子的轻盈矫健作进一步的描写。“爱”“争”“竞”等词,又以拟人法写它们简直玩得狂热了,面对“雨润”的“芹泥”也不顾修巢,当然不会记得为人捎信哪!这就为下文作了准备。真是层层铺垫,丝丝入扣。而双燕的活泼顽皮形象可谓写足了!玩够便回巢,“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归晚”是一日时光的概括,“看足”是嬉戏春光的概括。“红楼”照应“帘幕中间”,是“旧巢”所在地,“柳昏花暝”照应“芳径”,前后照应巧妙自然,全无斧凿痕迹。王国维称之为“化工”之笔。玩够了,回巢当然就甜甜地睡一觉哪,“应自栖香正稳”,“应”是“敢情是”之意,猜测也。谁猜测?作者?闺中人?都合理。理解为闺中人猜测的话,那“便忘了、天涯芳信”就是一种埋怨的口气:你这燕了呀,为了贪玩,就连传信这么重大的事都竟忘了!害得我“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这样则更为亲切。“翠黛双蛾”在此指独守空闺的思妇。这两句是由写燕转入写人。全词用了大部分篇幅写燕之相亲相爱,欢快玩乐,反衬最后几句写人之空闺独守,愁盼归鸿。如此结束,韵味悠长。

陈匪石认为“红楼归晚”以下六句是“讥不思恢复、宴安鸩毒之非,喻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并说“居然《春秋》之笔”。可见寄托遥深正是本词主要特色,亦梅溪咏物词价值所在。(何瑞澄)

[注释] [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相]端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藻井]画着花纹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软语]燕子的呢喃声。[翠尾]燕尾。[红影]花影。

[译文]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4.丘处机的诗词《双双燕 春山》白话文什么意思

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堪爱。

逍遥自在。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你好,无意间看到你的问题,专门去查了这首词。早已经告别了学生时代,通篇翻译成白话,对我来说有难度,也没味道。所以我只讲一下这首词的几个重点,想必能让你也理解,如果不是交作业就没必要翻译成白话了。

这首词通篇是没有实景的,上阕的景都是想象中自己脚踏行云,“乱飘空界”所看到的,“户牖平高万丈”一句可以印证。这些想象中的景象“旷朗浑无纤芥”,让道长感叹“堪爱”。

插几句,我对这个词牌并不熟,依词中所写,“堪爱”应该属于下阕,因为它属于抒情。这些按下不表,暂时把它当做上阕的结尾来看。

下阕开始抒情,以道家四字精髓“逍遥自在”开头,第二句引出词眼“抛离业根冤债”,与丘道长“去暴止杀”的政治理念(参照丘道长与成吉思汗雪山论道)暗合。最后两句通过拟物和反问,意在说明“峥嵘胜景”无价,应当放下“枷锁”,道合自然。

所述之意大致如此,欢迎探讨。对于其中一些字词,我不能确定是否有典故或者引申意义,所以不作具体解释。

5.3、史达祖的《双双燕》是一首经典的咏物词,你认为它之所以为人们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档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比蛾,日日画阑独凭。译文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

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

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

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

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捎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全篇以白描手法描绘春社过后燕子双双飞回旧巢戏弄春光的神态,进而以燕子的欢乐反衬闺中思妇的孤寂;并寄寓着讽喻南宋朝廷耽于逸乐不图恢复,使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意。

6.宋代常见的词牌有哪些

常见词牌有:

1.《十六字令》。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2.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3.调笑令。

_ 4.《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5.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6.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7.史达祖的“解佩令”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这首情词在结构上独具匠心。

一般词人写这类词时,往往将自己的相忆难忘先写出来,然后从 对面着笔,推想情人的活动。本词却一变熟套,上阕写情人独处时的情景,下阕才写到自己的相忆 难忘。

如此便可令人回味无穷。 “人行”二句,是极清美的情境。

她,悄悄地在花丛中穿行,花香沾了她的衣衫。 “花坞”,指可以 四面挡风的花圃,应指双方相约之地。

词人尚有词云:“春衫痩、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

(《杏花天•清明》)落笔处先将诗意的氛围铺展开来,然后才点出:“有新词、逢春分付。”每逢春天 到来,他都写下新词,自娱自乐。

可是,今年的春天呢?情人远别,更不用说付诸新词了。 这里借由 女方角度描写,设想细密。

“屡欲”二句,再转一层。多少次啊,想要托燕子为传情愫,无奈它又不曾 飞去。

这已是百无聊赖,唯有“倚珠帘、咏郎秀句”,重吟旧日的诗词,以慰眼前的相思吧。词人的想 象,由花坞转入居处,都是描写对方,似从空处落想,其实句句均有词人的自身形象在。

“花坞”,是 往昔双方常游的地方,“新词”“秀句”,也是个郎所为。“传情”句,亦写出情侣间的柔情蜜意。

写情 人对自己的思念,也就是从侧面写出词人对情人的思念。梅溪词中,颇多此等笔法。

换头二句,回转笔触,由人而及己。“相思一度,秣愁一度”,每一次的相思,使愁意更浓。

语虽 质直,却点明主旨引起下文,由此而生发出下边一段宛曲缠绵的描写:“最难忘、遮灯私语。”在恋爱 过程中,总有一些难以忘却的情事。

在梅溪词中也屡屡提到“一灯初见影窗纱”(《西江月》)“人静 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步月》)。灯影映纱,呢喃私语,词中着一“遮”字,便曲尽幽会情态。

末几句乃点睛之笔。俞陛云曰:“此三语情辞倶到。

张功甫称其‘织绡泉底……夺菩艳于春景’者 也。”(《宋词选释》)春月融融,将庭院照亮,那是当日两人相聚之地。

如今天涯间阻,唯有借宵来魂 梦,重绕花畔的回廊,找到所思念的她,把自己春衫上溅着相思泪痕的地方指给她看。 词人炼字锻 句,具见功力。

“借”“指”二字,皆极生新之致。

8.求 史达祖《双双燕》的古文赏析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档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比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词历来被人推崇为咏物杰作,也是史梅溪的代表作。

全篇以白描手法描绘春社过后燕子双双飞回旧巢戏弄春光的神态,进而以燕子的欢乐反衬闺中思妇的孤寂;并寄寓着讽喻南宋朝廷耽于逸乐不图恢复使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意。 “过春社了”,点明燕子归来的时间。

“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燕子揣度高楼深院,“帘幕无重数”之中,经过一个冬天,积下来的尘也冷了。为什么呢?如果这里的主人也成双成对,生活得热乎乎的话,就不至于“尘冷”了。

这里从燕子的揣度暗示这里的主人是空闺独守的。这就为末尾写人作了伏笔,又为下文的“欲住”“试入”“还相”“又……商量不定”立了张本。

可见开头三句是很重要的铺垫。接着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差池”语出《诗经》,本有成双成对之意,已暗点了题。燕子因见“尘冷”,故只是“欲住”,终于还是“试入”了。

这人格化的描写把它们的心理、神情写得维肖维妙。“相并”一词,明点出“双双”来,也绘出它俩亲昵之状,以此反衬闺中人之孤独。

这一笔写从巢外入巢内的过程,下一笔则写入巢后的行动。“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因“尘冷”,有今非昔比之感,故到处相望,又“商量不定”。

“商量”一语,内涵丰富,既对旧巢感慨,又对未来筹划。这细腻的描写把这双燕子写得活象一对小夫妻在选择安乐窝。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把燕子双双飞舞、戏弄春光的情景写得生动极了。“飘然”绘出燕子轻盈的体态与舞姿,加上“快拂”,在花梢上飞快掠过。

这“快”字还有快活、无忧无虑意,也反衬了闺中人的忧伤。“红影”紧承“花梢”而来,又与“翠尾”相衬映,色彩十分鲜明。

“分开”一词,用得有力而艺术。上句写轻快,下句写矫健。

至此,双双燕的形象十分丰满突出。整个上片分四层,层次清楚,动静交错,描写细腻,生动传神。

过片紧承上意,继续写燕子在广阔空间嬉戏春光。“芳径”是“花梢”“红影”的续写。

“芹泥雨润”是进一步开拓。燕子本爱用芹泥筑巢,但这对贪玩的燕子,却“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这与上片“飘然”二句照应,把燕子的轻盈矫健作进一步的描写。

“爱”“争”“竞”等词,又以拟人法写它们简直玩得狂热了,面对“雨润”的“芹泥”也不顾修巢,当然不会记得为人捎信哪!这就为下文作了准备。真是层层铺垫,丝丝入扣。

而双燕的活泼顽皮形象可谓写足了!玩够便回巢,“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归晚”是一日时光的概括,“看足”是嬉戏春光的概括。

“红楼”照应“帘幕中间”,是“旧巢”所在地,“柳昏花暝”照应“芳径”,前后照应巧妙自然,全无斧凿痕迹。王国维称之为“化工”之笔。

玩够了,回巢当然就甜甜地睡一觉哪,“应自栖香正稳”,“应”是“敢情是”之意,猜测也。谁猜测?作者?闺中人?都合理。

理解为闺中人猜测的话,那“便忘了、天涯芳信”就是一种埋怨的口气:你这燕了呀,为了贪玩,就连传信这么重大的事都竟忘了!害得我“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这样则更为亲切。“翠黛双蛾”在此指独守空闺的思妇。

这两句是由写燕转入写人。全词用了大部分篇幅写燕之相亲相爱,欢快玩乐,反衬最后几句写人之空闺独守,愁盼归鸿。

如此结束,韵味悠长。 陈匪石认为“红楼归晚”以下六句是“讥不思恢复、宴安鸩毒之非,喻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并说“居然《春秋》之笔”。

可见寄托遥深正是本词主要特色,亦梅溪咏物词价值所在。(何瑞澄) [注释] [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相]端看。

[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藻井]画着花纹的天花板。

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翠尾]燕尾。[红影]花影。

[译文]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

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

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

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