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江南吴文英运用了虚实结合阅读答案诗人在写“更情浓”时,隐去具体情事,而是描绘了三个类似“空镜头”的画面----闲挂月中的秋千索、栓系于垂杨的马匹、驻泊堤旁的画船,引发读者的想象。虚处传神,将情深意密的“相见欢”,写得隐约迷离,含浑蕴藉。 《望江南·三月暮》作者为宋朝诗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前言】 《望江南·三月暮》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注释】 ①恹恹: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②帘栊:有珠帘的窗户。 【赏析】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暮春三月,这里说的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时节。“更情浓”,浓情密意,指的应是欢情。那么,“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几句呢,初读之下,很可能觉得是在写“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分手情状;况且“秋千闲挂月”,也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或者梦窗自己的《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但细细寻绎下去,便会知道都对不上号。 这里绘制的绝不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凄凉图画。“人去”、“马停”的笔墨,其间实在是隐去了若干具体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见欢”,写到如此隐约迷离,含浑蕴藉,手法可谓高明极了。不去实写柳阴摇出画船来的情状,也不去细摹仕女秋千会的场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动,作者只是侧击旁敲,轻灵地烘托出一个类似“空镜头”的画面:闲挂月中的秋千索、驻泊堤旁的画船、拴系于垂杨的马匹。这一切都在无误地牵引着读者的神思,循着词人的细密思路,顺理成章地凑泊过去:倦马嘶风、柳边船歇——待人归!夜已深沉,月已朦胧。全全部的环境完全被一种静谧、甜美、而又圣洁的氛围笼罩着。这,就是词的上片的不写之写。实际上,而今乐事他年泪,这种对欢情的描写,其实是在为下片的悲感作铺垫。 季节,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浓情过滤到神态恹恹的如痴如醉。世事犹如春梦,失去便不可复得;人也如同飞鸿离去后也不再复回。密约幽期不可复得,峡云无迹各自西东,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怅惘和不尽的忆念,她也许只会独自守着窗儿,整日价在情思昏昏中打发日子罢了。“宿燕夜归银烛外”,用的是温庭筠《池塘七夕》诗“银烛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却是人此时的孤栖处境。下一句“流莺声在绿阴中”绿阴内流莺啼啭,更是使人伤春不忍听,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彷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无处觅残红”歇拍,对应上文的“花落”,也点明景情迥异聚散匆匆的无奈,哀婉的歌声里倾注着作者对不幸的主人公的绵邈深情。梦窗词擅长以离合吞吐之法抒写感怀旧游之情。 比较而言,长调慢词的篇幅更易于酣畅铺排,直抒哀乐,而《望江南》这样的小词,要传出虚实相生,悲欢迷见的韵调,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作者却巧妙地将上下片属于两段时间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欢相续,构成了全词的浑然整体。尤其是他咏写艳情而用的那种隐去情事,虚处传神的独特技法,造出了一个格调高雅、情意醇厚的空灵境界,这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2.诗词鉴赏:望江南/忆江南仲殊望江南 仲殊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仲殊,名挥,字师利,俗姓张.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考取进士.与苏轼有交住.后弃家为僧,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仲殊这首望江南是咏叹成都蚕市的兴旺繁华.成都因盛产蜀锦而号称锦城,唐宋以来养蚕业和丝纺业十分发达,蚕市为成都一年一度盛大的集市贸易聚会.从这首望江南词中可以看见北宋时期成都的商业贸易已是空前的兴旺繁荣了.词牌望江南一般单调27字,此词双调54字,上阕起句“成都好”,好在哪引导大家来看蚕市的繁荣,紫陌红楼,车水马龙,下阕写集市散后的丰收喜悦. 此首词作者运用闲熟旳比兴手法:使大景小景结合;动景与静景穿插交替;喧闹与安静平行;繁华与朴素并存,显示出不同一般的构思理念.将成都的好写到了极致读来回味无穷.。 3.《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安居一.作品原文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二.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三.白话译文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4.求所有‘望江南’的诗词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 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 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 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 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望江南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 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5.《望江南》李煜一词的解析【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 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 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 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 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 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 欲不亡国也得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