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唐诗宋齐丘列传

1.宋齐丘列传宋齐丘脾气暴躁表现在哪

大起大落的身世没有让宋齐丘对人生失望,他依然坚信自己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宋齐丘是个暴脾气,忘记了官场上不可有个性,如果不低调、孤芳自赏,就会带来伤害。宋齐丘“拂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徐知诰镇守润州时,在府邸后花园里的池塘上修建一座亭子,搭上木板。他与宋齐丘常在亭中议事,命人撤去木板,所议何事,外人不得而知。又或者,他们在堂上置一座灰炉,终日拥炉而坐,用炉灰写写画画,旋即抹去,将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宋齐丘性格急躁,“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

2.《宋史.徐铉传》全文翻译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

徐铉十岁时就善写文章,不**往。出仕吴任校书郎,又在南唐李昪父子手下做官,主管草拟诏命,与宰相宋齐丘不和。

有时候看到军中的文书,徐铉与他的弟弟徐锴就议论(评论)文书引证不当。文书是汤悦写的,汤悦就同宋齐丘一同诬陷徐铉、徐锴泄露军中机密之事,徐铉获罪被贬为泰州司户掾,徐锴被贬为乌江尉,不久官复原职。

当时李景任命自己身边的车延规、傅宏在常、楚州管理屯田,办事苛求细枝末节(严格而琐碎),百姓忍受不了,导致盗贼纷起。李景命徐铉奉命巡察。

徐铉到楚州后,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人害怕,畏罪而逃,徐铉追捕很急,权贵都很害怕。等到捕得盗贼头子,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

周世宗南征,李景将徐铉贬谪(调)到饶州,不久召任太子右谕德。李景死后,侍奉他的儿子李煜做礼部侍郎,代理中书省的事务。

宋军围困金陵,李煜派徐铉请求宋军退兵。当时李煜的部将朱令赟率领十多万士兵从上江(长江上游地区)来救援,李煜因为徐铉已经确定前往,想要阻止朱令赟让他不要东下(向东进军)。

徐铉说:“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李煜说:“刚求和解却又要决战,难道对你有好处吗?”徐铉说:“要以国家安危为大计,难道能顾虑(顾及)一个使者的安危吗?可以置之度外(不必考虑)。李煜哭着送他出发。

等到了宋营,徐铉虽然不能让宋退兵,但入见辞归,受到的礼遇都跟平时一样。到跟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太祖斥责徐铉,十分严厉。

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国家灭亡按罪该死,不应当考虑其他。”太祖感叹地说:“真是忠臣啊!侍奉我要同侍奉李氏一样。”

任命做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主翰林院,徐铉主学士院。

徐铉跟随出征太原,军中文书很多,徐铉提笔即写,言辞流畅,内容精当,当时人们都夸赞他有才干。出师归来,加封给事中。

淳化二年,庐州女尼道安诬告徐铉奸诈营私(或“通奸”),道安因为不实诬告获罪受到处罚,徐铉也被贬为静难行军司马。徐铉初到京师,看见穿兽毛短衣的人就讥笑,邠州极寒冷,但徐铉始终不穿兽毛短衣,因寒冷而得病。

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写完就死了,享年七十六岁。

徐铉生性简朴淡泊,少私欲,朴实正直不造作。徐铉著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

参考自: /z/q137768095.htm。

3.求《笑歌行》的译文及 诗词赏析

《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题解】 此诗于《乐府诗集》属新乐府辞。咸本将此诗与《悲歌行》、《赠怀素草书歌》置之最后一卷,并于《草书歌》下引东坡先生云:“太白集中有《悲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盖唐末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也。

余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亦非是。

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时率然之句,故便妄庸敢尔。若杜子美,世岂复有伪撰者耶!”詹本云:“此诗及《悲歌行》一首,各家定为伪作之理由,皆依苏轼之评语,而并无实证。”

【校注】 曲如钩,《后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引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张仪句: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

游说入秦,首创连横,先后任秦相、魏相。《史记•张仪列传》:张仪通楚,“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观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汉书•蒯通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颜师古注:“掉,摇也。”

苏秦句:苏秦,战国时纵横家,洛阳人。倡六国合纵抗秦。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全唐诗本作一顷田。误。

沧浪二句,《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虚作句,指屈原。 赵有句:豫让,春秋战国间人。

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投知伯。知伯宠之。

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为饮器。豫遁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欲刺襄子未果。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又吞炭哑音,一再谋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围,请求襄子衣而击之,呼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

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屈平,即屈原。

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洗耳,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

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夷齐,伯夷、叔齐二人。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遂饿死于首阳山。” 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

看,观察,注意。机上肉,机同几,全唐诗本作几上肉。

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

《新唐书》卷一二○《桓言范传》:“会日暮事遽,言范不欲广杀,因曰:‘(武)三思机上肉尔,留为天子藉手。’” 洪炉句:洪炉,指天地。

《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抱朴子• 勖学》:“鼓九阳之洪炉,运大钧乎皇极。”

引申为陶冶锤炼人才的环境,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铸,熔炼金属以成器。

囊中锥,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也。

’”周昙《咏史诗•毛遂》:“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此句意谓熔炼人才的洪炉,不铸就像囊中之锥这样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

也即设有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宁武子,王本注云:“岂武子是戚之字耶。”

《吕氏春秋•离俗览•贵信》:“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命从车载之。”叩角,指击牛角。

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会稽太守。《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背负薪,《乐府诗集》作皆负薪。 佯狂,《史记•殷本记》:“箕子惧,乃佯狂为奴。”

佯狂即装疯。 【评笺】 萧本云:“原注此篇与后《悲歌行》皆非太白之。

4.用《四库全书》了解《全唐诗》应该查阅“经、史、子、集”中的哪一

“集”

集部

全唐文 楚辞 全宋词 太平广记 全唐诗 昭明文选 乐府诗集 古诗19首 李白全集 东坡文集 嘉佑集 孪城集 文心雕龙 诗品 二十四诗品 六一诗话 乐府古题要解 诗人主客图 观林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杜工部草堂诗话 优古唐诗话 藏海诗话 梅磵诗话 吴礼部诗话 诗谱 升庵诗话 艺苑卮言 国雅品 四溟诗话 归田诗话 逸老堂诗话 南濠诗话 麓堂诗话 诗镜总论 续诗品 钝吟杂录 答万季埜诗问 姜斋诗话 人间词话 林泉高致 古画品录 文笔要诀 窦娥冤 牡丹亭 琵琶记 西厢记 汉宫秋 赵氏孤儿 长生殿 雷峰塔

5.文言文《任涛传》翻译

翻译:

任涛,是箔州人。他早年就擅有诗名。乾符年间,任涛多次应进士举,每次都是功败垂成。李鹭任江西观察使时,素来闻知任涛的名气,就取任涛的诗来读,见诗中写道:“露传沙鹤起,人卧钓船流。”李鹭大为赞叹,说:“任涛是个奇才,为什么未有功名?我应当推荐他。”就特地为任涛免除了乡里的杂役,仍旧要当地官员优待任涛。当时一些无知的俗人对此事有一些议论,李鹭判决此事说:“江西境内,凡有写诗赶得上任涛者,马上免除杂役,岂止一个任涛而已呢!”时过不久,任涛就去世了。任涛有才无命,太令人同情了。他的诗集流传至今。

原文:

涛,筠川人也。章句之名早擅。乾符中,应数举,每败垂成。李常侍骘廉察江西,素闻涛名,取其诗览之,见云:“露抟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大加赏叹曰:“任涛奇才也,何故不成名会当荐之。”特与放乡里杂役,仍令本贯优礼。时盲俗互有论列,骘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役,岂止一任涛而已哉。”未几,涛逝云,有才无命,大可怜也。诗集今传。

6.谁知道那些警句警言

为人揣摩世好,是无人品。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直不辅曲,明不规暗。 ——《国语·晋语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资治通鉴》卷四七《汉纪三十九》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手插鱼篮,避不得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六回

·直不可媚,善不可害。 ——《全唐诗外编》潘存宝《藏剑铭》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主。 ——《庄子·天地》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唐·韩愈《韩昌黎集·签李翊书》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全唐诗》张继《题严陵钓台》

·好名好利,均为失德。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君子亮直,行不柔辟。 ——汉《王粲集·反金人赞》

·不以天下枉道,不以乐生害仁。 ——汉·徐干《中论·亡国》

·贪其赋税不爱人,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当。 ——《魏文侯书》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君子可招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 ——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全唐诗》邵谒《送徐群宰望江》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孟子·离娄章句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惟利禄之诱最害人。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入关语录》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绳正于上,木直于下。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池。 ——唐·马总《意林·荀悦申鉴》

·尧舜之心,常以天下为忧,而不以位为乐。 ——《南齐书》卷五一《裴叔业列传》

·论事者违实,不行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汉·王充《论衡·知实篇》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昏明不并兴,邪正不两废。 ——唐《白居易集·策林四·去谄佞、从谠直》

·一正则百正。 ——宋《陆九渊集·语录下》

·生长太平日,不知太平欢。 ——唐·韦应物《韦苏州集·广德中洛阳作》

·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管子·法法》

·惟俭养德,惟侈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显学》

·君子之徒同德,小人之徒同恶,外甚类,中实远。 ——《新唐书》卷九八《王·列传》

·谀言乱真,润杂亲。 ——《晋书》卷三八《宣五王列传》

·谄谀于人者,求乎人之悦己也;而好人谄谀者,悦乎人之求己也,二者均失之正也。 ——清·江敖英《慎言集训·戒谄谀之言》

·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读书续录》卷二

·不言而自能行出,则人心服。 ——明·薛《读书续录》卷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