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仁义的诗句和名言

1.关于仁义的诗句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

2.描写仁义的名句

1.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2.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林逋

3.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4.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5.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 子

6.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7.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后汉书》

8.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吴敬梓

9.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3.关于‘仁’的语录和名言

仁 rén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1.同情友爱:仁心,仁义至尽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儿. 不仁:(1)不仁慈,无仁德如不仁不义 (2)手足痿痹,为能运动:麻木不仁,四体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

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以孔子之话作本论,《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观过斯知仁矣’、‘井有仁焉’,这些仁字,都应作“人”解。

而一般学者以其字之为仁,多曲为之解,求其说,而不得要领。故上例我以‘仁’字应作“人”解。

否则,‘井有仁焉’,作仁义之‘仁’解,难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为旁证,可知人、仁同义。

例如《礼记表记》说,人也谓施以人以忠恩也。人与仁同义……《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即本此义。

皆由于人、仁同出于一源,且关系密切。把仁字均解为‘仁义’,难以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4-46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

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

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

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编辑本段]儒家学派核心——“仁”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人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

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

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

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

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他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评暴力,反对战争。

这是儒家仁政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与仁政学说及重视人权,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理论相联系,从政治治理的实践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儒家重视民生,主张满足人们求生。

4.描写“仁义”的名句有哪些

1.《塘上行》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2.《秋胡行 其二》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3.《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4.《水调歌头·人道孰为大》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人道孰为大,尚小易咸常。厥初皇极中建,扶世有三纲。仁义阴阳道立,父母乾坤位正,六子发辉光。一日不容缓,此意久弥昌。杯举庆,天作合,月探囊。十年不字以正,乃字便惟良。推阐家人一卦,迤逦齐家治国,鼎鼐得姬姜。旧物中书令,玉润继汾阳。

5.《七言》年代: 唐 作者: 吕岩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仁义异如胡越异,

世情难似泰衡难。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磨成照胆寒。

仁义是那个学派的理论范畴?

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

5.五到十句关于仁孝的名言,诗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 《鲁连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6.关于“仁义”、“忠义”的名言有哪些

1. 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 ——孙中山

2. 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

4. 忠义是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仁义却相反。你不仁,我可以不义。君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仁义是平等的,至少是对等的。这就更接近现代文明,却又符合传统文化。 ——易中天

5.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李叔同

6. 仁义者,治之本也。 ——刘安

7.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8.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9.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刘昼

10.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

11.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2.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岳飞

13. 太多的史迹显示,任何忠义之士,都经不住鲨鱼群的小报告。 ——柏杨

14. 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 ——施耐庵

15. 忠义是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仁义却相反。你不仁,我可以不义。君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仁义是平等的,至少是对等的。这就更接近现代文明,却又符合传统文化。 ——易中天

7.与“仁义”有关的句子

1. 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3.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4.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刘昼

5.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

6. 仁义者,治之本也。 ——刘安

7. 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 ——孙中山

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

9.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庄子

10. 心之动也,有爱恶是非之用,有忠信仁义之道。有用之信必不愚,有用之仁必不懦,有用之义必不固,别若黑白,人未之知,已自知之。 ——唐甄

11.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李宗吾

12. 阴阳升降有道,刚柔屈伸有理,仁义进退有法。知道者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与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知道者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贵知道也。 ——胡宏

13.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洪应明

14.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

15.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满脸肃杀严厉的人,不管他贩卖来世的货色,还是现世的货色,都一定是挂羊头卖狗肉。 ——狄更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