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水意象有感

1.请分析在宋词中“水”这个意象

宋词中水往往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

“棹向碧波深处去,几重滩。”棹,碧波,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赞美春日之情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雨思妇的苦闷之情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雨是愁苦的象征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雨抒发依恋江南之情

“避暑信船轻浪里”浪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春日傍晚送别场景

“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美丽的潇、湘一带景致

几乎每一首词都有水的存在,春水,细雨,微雨等等。

建议你多看一些唐五代的词,这些词的情感比较单纯,直率。且与自然的联系较多。

2.古诗词中的水意向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但是远在晏珠一千多年之前,就有不知名的诗人发出更为深沉的慨叹,他的慨叹穿越时空,感动着无数后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所访之友,有人说是所求之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情人最为适切吧。

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诗人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道路艰难遥远;他沿着直流的水道去寻找,那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企及。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这是人世间的不自由,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蒹葭》是写男主人公对女性的追求,此诗则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

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水意象的阻隔意义在后代诗歌中反复出现:“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直到当代,“在水一方”的海岛上,诗人余光中仍在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然而,从另一角度讲,水可以流动,因而水又具有沟通的意义。杜甫《所思》: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寓居蜀地的杜甫思念荆州友人,想要问声平安,却找不到可以寄信的使者;倒是门前锦水(即锦江,流经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草堂临近江边)辗转汇人长江,流经三峡,就可以到达荆州。

诗人想象自己思念友人的泪水滴入锦水,就可以随水东流,直到友人所在之地。在这里,万里长江不再是阻隔,反倒成了诗人传达情感的媒介。

这种把水意象作为沟通情感之媒介的用法在诗歌中亦是多见,如我们熟悉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友人所乘之舟已从视线中消失,眼前的长江却流向天际,那正是孤帆远去的方向,茫茫江水,不正像诗人牵连不断的离别之情吗?“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是水意象的沟通意义更为直接的表现。水的阻隔与沟通这一相互矛盾的意义,可以在诗中同时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当数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水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卜算子》下片中,抒情主人公以江水比喻自己对情人不得相见的怨恨,江水无尽无休,则怨恨之情无穷无已。

水的特征是纤柔、深渺,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吗?此为倚楼盼归者眼中的水,欧阳修则把迢迢春水意象用于表现送别主题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同样是楼上女子,同样是一江春水,此次却是所望之人在暖风中摇着马鞭远行。行人越行越远,她心中的离愁越积越深,如丝如缕,恰如迢迢春水。

流水也可比作相思之情。“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水无尽期,正是相思之无尽期。

思归之心甚至可以化作流水,流到诗人向往的地方:“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钱起《秋夜送赵列归襄阳》),“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

3.中国诗词中水的意象及写水的诗词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写水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4.通过水意象来鉴赏古诗观书有感并结合他的形状颜色情趣思考,这水跟

金题透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

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

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高考江西卷)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

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

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难点攻略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1.分类。

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2.选材。

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3.探究。

复习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

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①选定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5.唐诗宋词中以"花","明月","水"为意象的诗词句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临江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殊《鹧鸪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春山夜月(唐)于史良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夜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朱敦儒西江月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朱敦儒西江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踏莎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王维桃源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咏月名句积累: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20.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别裴九弟》2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2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24.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2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27.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2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