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宗对唐宋诗词有什么影响唐朝时六祖慧能继承禅宗五祖的 衣钵之后,对禅宗佛教的宗教仪式、佛 性理论、修行方式等等进行了一系列较 为彻底的改革,逐步实现了佛教的“华 化”并播扬于全国。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 在慧能所提出的“即心即佛”、“无念 为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等禅学主张。唐朝是中国禅宗的兴盛时 期,对唐代士大夫们的思想、审美观、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到宋代以后, 由于复杂多变的时局,使禅宗进一步广 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 活及其诗文创作、美学理论。因此, 唐宋时期禅宗思想的发展,带来了当 时文人审美态度、审美要求、审美情 趣的巨大变化,使他们的诗歌及其艺 术理论带有浓厚的禅学意味,形成为 诗禅之说。 “以禅喻诗' 诗”风行一时。 2.简述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天台、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经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唐代诗人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往往借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这是一种更深层的影响,也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影响,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品质,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是佛教对于唐文学的积极的影响。 佛教对唐文学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一百多人,诗两千七百多首。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吟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僧诗中较为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影响广泛而深远。除僧诗外,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与僧人的广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到诗中。 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还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