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5古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3』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5』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 『2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28』子曰∶「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2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陈亢问於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 『36』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学,其蔽也 『荡』;好 『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 」 『3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4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4』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 2.关于学习方法的诗句一、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三、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四、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 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论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3.关于学习的古代诗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人立志的。《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宋•真宗《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勉刻若勤学的: 宋代诗人刘过也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该诗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劝勉讲究学习方法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首“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诗中向我们提出治学上的四人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身体力行)。 宋代陆九渊也曾写过一首题为《读书》的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争匆、慌忙,要贯彻“涵泳”(细心体会、琢磨、推敲的意思),这确是经验之谈。 关于惜时的: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关于学习体会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关于学习乐趣的: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4.关于学习的古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也有一些文言文在里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唐朝大书法家、诗人颜真卿写的《劝学》中的佳句。全诗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G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H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J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 5.跪求:关于学习的古诗名句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如同良药,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4、读书有三道,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要心神专一,全神贯注,口唯心诵,才能有所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年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劝学诗》唐·韩愈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古代的“劝学诗”集锦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