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什么样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 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 边塞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自怨和边境荒凉艰苦的生活;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他们大都具有边塞生活经历,对边地征战和塞外风光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能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边塞诗人深入表现边塞生活,无论从开拓诗歌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大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在我国历史诗坛上,边塞诗派占有一定的地位。 2.盛唐诗坛三大家一、盛唐前期的几位诗人 经过盛唐近百年的孕育与发展,到了唐玄宗即位,唐诗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开元天宝之际,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诗坛上大诗人层出不穷,佳作如林,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盛唐诗歌。天宝十二载,殷璠曾选了自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以常建、李白、王维为代表的二十四位诗人的诗歌一百三十四首(实际今存130首),为《河岳英灵集》,他在序中称他选择的标准是“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所描述的这种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正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当然,这个局面的到来也有一个过程,殷璠在《序》中还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因此,这里先介绍几位开元前期的几位诗人。 1、王湾,生卒年不可考。今所知他约在先天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薄,开元五年后曾参预《群书四部录》的修撰,大约卒于开元中。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远,非人力。” 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句子,便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余四句分别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和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据说当时的宰相张说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曾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者以为楷模式。 2、张说(667-730),字道济,或字说之,洛阳人。 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当时苏 被许国公,二人均善为文,朝廷的大述作多出二人之手,因被称为“燕许大手笔”。 他在当时文坛上地位显赫,很多文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聚集于他的门下,玄宗曾称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由于他一生曾三任宰相,也曾任边镇节度、贬谪岳州,因此他的诗除大量应制诗外,还有不少朴实凄婉之作,特别是贬谪岳州之作,凄婉而有情致,人谓“得江山之助”。 他的作品中,《邺都引》一诗,慷慨悲壮,已具有盛唐七古情韵。诗中凭吊邺都,赞扬曹操的英雄业绩,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 沈德潜曾评云:“声调渐响,去王杨卢络体远矣”。(《唐诗别裁》),所以也是盛唐诗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作家。 3、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曾先后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为贤贤明,正直不阿,是盛唐时期难得的名相,后为李林甫所排挤,开元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于曲江。 有《曲江集》二十卷,存诗二百余首。 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大致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他是一个好文的宰相,对于形成盛唐诗坛的彬彬之盛的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开元初年开始,他以左补阙的身份,用右拾遗赵冬曦主持吏部考选,前后数次,都被称为详正公允,此后二十年间,他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尤以文士为多,许多优秀诗人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如孟浩然、卢象、王维等等。 由于他的提拔和奖掖了一批能诗能文的人才,自己也成为事实上的文坛领袖,并进而在诗坛上形成了好文的风气。二是他的创作实践,他以简约清淡之笔扭转齐梁之浮艳,同陈子昂以古朴豪迈抨击六朝的效用是一致的。 胡应麟《诗薮》评云:“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大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者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卷以风神者也。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之而诗品乃醇。” 他的《感遇》十二首是贬荆州时所作,与陈子昂的《感遇》相似,都是托兴讽谏之作。 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官至太子宾客,秘书少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年八十六而卒。 为人性放诞嗜酒,善草隶,自号“四明狂客”(四明山在今浙江鄞县西南百五十里)。今存诗十九首。 其中绝句写得十分清新, 5、王翰(生卒不评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张说入相期间,曾荐引其入朝任秘书省正字,为人性豪荡,恃才不羁,在登进士后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为九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中仅三人,除张说、李邕外,就是他自己。喜纵酒游乐。 今存诗十四首,多壮丽之词,《凉州词》其一是他的代表作。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作家作品很多,后人将这一具有大致创作倾向的作家列为一派,称之山水田园诗派,此外还包括裴迪、常建、储光羲、綦毋潜、祖咏、张子容等。 (一)孟浩然 1、生平概况 孟浩然,襄阳人。他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年辈较老的诗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689),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比王维、李白大13岁。 关于他的生平,《旧唐书·文苑传》记载比较简单,云:“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 3.盛唐诗坛最为杰出的代表诗人是1、王湾,生卒年不可考。 今所知他约在先天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薄,开元五年后曾参预《群书四部录》的修撰,大约卒于开元中。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 故知文章关气远,非人力。”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句子,便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余四句分别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和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据说当时的宰相张说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曾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者以为楷模式。 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行旅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的情调。诗中明朗的感情,壮阔的气象,喜悦的情思以及那海日、江春及早而来,仿佛要驱走“残夜”和“旧年”,都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种更为健康、昂扬、乐观、壮大的时代情绪分明浸润于其间。 这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平凡的开端。 2、张说(667-730),字道济,或字说之,洛阳人。 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当时苏 被许国公,二人均善为文,朝廷的大述作多出二人之手,因被称为“燕许大手笔”。 他在当时文坛上地位显赫,很多文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聚集于他的门下,玄宗曾称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由于他一生曾三任宰相,也曾任边镇节度、贬谪岳州,因此他的诗除大量应制诗外,还有不少朴实凄婉之作,特别是贬谪岳州之作,凄婉而有情致,人谓“得江山之助”。 他的作品中,《邺都引》一诗,慷慨悲壮,已具有盛唐七古情韵。诗中凭吊邺都,赞扬曹操的英雄业绩,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 沈德潜曾评云:“声调渐响,去王杨卢络体远矣”。(《唐诗别裁》),所以也是盛唐诗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作家。 3、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曾先后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为贤贤明,正直不阿,是盛唐时期难得的名相,后为李林甫所排挤,开元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于曲江。 有《曲江集》二十卷,存诗二百余首。 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大致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他是一个好文的宰相,对于形成盛唐诗坛的彬彬之盛的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开元初年开始,他以左补阙的身份,用右拾遗赵冬曦主持吏部考选,前后数次,都被称为详正公允,此后二十年间,他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尤以文士为多,许多优秀诗人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如孟浩然、卢象、王维等等。 由于他的提拔和奖掖了一批能诗能文的人才,自己也成为事实上的文坛领袖,并进而在诗坛上形成了好文的风气。二是他的创作实践,他以简约清淡之笔扭转齐梁之浮艳,同陈子昂以古朴豪迈抨击六朝的效用是一致的。 胡应麟《诗薮》评云:“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大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者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卷以风神者也。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之而诗品乃醇。” 他的《感遇》十二首是贬荆州时所作,与陈子昂的《感遇》相似,都是托兴讽谏之作。如: 兰若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兰若秋桂比喻自己坚贞、清高的品德,确可看出其简约的风格。 又如《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把怀恋相思,写得十分真挚浓郁,而又淡雅明朗。 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官至太子宾客,秘书少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年八十六而卒。 为人性放诞嗜酒,善草隶,自号“四明狂客”(四明山在今浙江鄞县西南百五十里)。今存诗十九首。 其中绝句写得十分清新,如《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明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又如《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王翰(生卒不评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张说入相期间,曾荐引其入朝任秘书省正字,为人性豪荡,恃才不羁,在登进士后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为九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中仅三人,除张说、李邕外,就是他自己。 喜纵酒游乐。今存诗十四首,多壮丽之词,《凉州词》其一是他的代表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的情感,或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作悲伤语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 4.除李白和杜甫外,盛唐诗坛上还有哪些伟大的诗人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太平盛世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除李白杜甫白居易外,盛唐时期的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1]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有《李义山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