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 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 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 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 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 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 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 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 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 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 2.关于昆虫的成语或词语10个以上关昆虫的成语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 有些昆虫能。 3.关于“昆虫”的诗句有哪些1. 《东都酺宴》 唐代:张说 锡命承丕业,崇亲享大名。二天资广运,两曜益齐明。 道畅昆虫乐,恩深朽蠹荣。皇舆久西幸,留镇在东京。 2.《奉和御制春台望》 唐代:许景先 玉堂宣室坐长年。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昆虫不夭在春蒐, 3.《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唐代:沈佺期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炎方谁谓广,地尽觉天低。 百卉杂殊怪,昆虫理赖暌。闭藏元不蛰,摇落反生荑。 4.《农臣怨》 唐代: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5.《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先秦:佚名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4.和〞虫〝相关的诗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月夜 》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绕冢秋花少颜色,细虫小蝶飞翻翻.----白居易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白居易 5.关于昆虫的古诗1、《月夜 / 夜月》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白话翻译: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2、《村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话翻译: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3、《杂感》 【作者】黄景仁 【朝代】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白话翻译: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4、《蜂》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白话翻译: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6.有关昆虫的诗句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 不开玩笑了。 虫: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7.描写昆虫的诗有哪些1、《东都酺宴》 唐 张说 尧舜传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内举圣,远合至公情。 锡命承丕业,崇亲享大名。 二天资广运,两曜益齐明。 道畅昆虫乐,恩深朽蠹荣。 皇舆久西幸,留镇在东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戏呈。 乐来嫌景遽,酒著讶寒轻。 喜气连云阁,欢呼动洛城。 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 2、《奉和御制春台望》 唐 许景先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 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蒨。 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 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 瑞气朝浮五云阁, 祥光夜吐万年枝。 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 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 汾祠雍畤望通天, 玉堂宣室坐长年。 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 昆虫不夭在春蒐, 稼穑常艰重农术。 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齐七政,长歌东武抃千春。 3、《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先秦 佚名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4、《农臣怨》 唐 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5、《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唐 沈佺期 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 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圣主讴歌洽,贤臣法令齐。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弃市沾皇渥,投荒漏紫泥。 魂疲山鹤路,心醉跕鸢溪。 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 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 自幼输丹恳,何尝玷白圭。 承言窜遐魅,雪枉间深狴。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 炎方谁谓广,地尽觉天低。 百卉杂殊怪,昆虫理赖暌。 闭藏元不蛰,摇落反生荑。 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 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周乘安交趾,王恭辑画题。 少宽穷涸鲋,犹愍触藩羝。 配宅邻州廨,斑苗接野畦。 山空闻斗象,江静见游犀。 翰墨思诸季,裁缝忆老妻。 小儿应离褓,**未攀笄。 梦蝶翻无定,蓍龟讵有倪。 谁能竟此曲,曲尽气酸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