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人罗隐

1.赠妓云英 唐 罗隐翻译

\\“醉别钟林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r\n\r\n这是唐诗人罗隐的一首诗。

他一生未仕,多年在外流浪之后回到这个地方,见到了一个当年就认识的妓女云英,云英笑他仍是白丁,他就写了这首《赠妓云英》。 \r\n\r\n传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秀才罗隐初次赴京应举,在钟陵筵上与歌女云英同席。

十二年后仍未考中,复与云英相见,受到嘲笑,因而写此诗作答。一个是落第秀才,一个是半老歌女,地位虽有悬殊,命运却是相似。

\r\n\r\n有诗评说,这两句与其说是反讥云英,倒不如说是借以自嘲。其实如果不从罗隐方面想,从云英方面想,应该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r\n\r\n罗隐把成名与嫁人相提并论,可见在古人眼里,女子嫁人与考秀才一样乃是人生最大事业,十年已过,还见云英仍然未成就事业,罗隐不免有同是天涯沦落之感,重见云英掌上身,意思是可见你我事业都未成功,你又何苦来讽刺我?。

2.云英未嫁的意思

云英者,妓女也。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踞江浙的吴越王钱镠,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顺便说说,秀才是对入学读书人的尊称,不是一级功名,所以罗隐还是白丁。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云英未嫁”即出于此。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钦贤罗家(今城阳乡)人。

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咸通元年(860)入亦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恃才傲物,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遂致十试不第。期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一度任衡阳县主簿。但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77),经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镠。惧不见纳,乃叶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钱览诗会意,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及钱镠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有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钱镠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称帝后,召罗隐为谏议大夫,不就,且劝钱举兵讨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钱镠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十二月病逝,葬于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西湖区)。

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储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

3.唐诗人都有哪些

初唐诗人

骆宾王 王 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 炯 陈子昂 沈全期 王 绩 李世民

盛唐诗人

李 白 杜 甫 张九龄 王 维 孟浩然 皇甫冉 王昌龄 贺知章 王之涣 李 颀 崔 颢 顾 况 元 结 刘长卿 岑 参 邱 为 高 适 皇甫冉

祖 咏 王 翰 钱 起 綦毋潜 常 建

中唐诗人

柳宗元 孟 郊 韩 愈 白居易 卢 纶 李 贺 李 益 刘禹锡 贾 岛 张 继 韦应物 李 坤 元 稹 张 祜 杜秋娘 张 籍 戴叔伦 顾 况

晚唐诗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唐朝诗人

万 楚 上官仪 于 鹄 于良史 于武陵 马 戴 元 结

元 稹 方 干 无 可 王 建 王 驾 王 勃 王 涯

王 绩 王 惟 王 湾 王 韩 王之涣 王昌龄 韦 庄

韦应物 丘 为 卢 纶 卢汝弼 卢照邻 司马札 司空图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刘 叉 刘 沧 刘 皂 刘 驾

刘 商 刘方平 刘长卿 刘希夷 刘采春 刘禹锡 吕 温

权德舆 许 浑 齐 己 严 武 严 惟 吴 融 宋之问

张 乔 张 旭 张 孜 张 泌 张 说 张 继 张 谓

张 潮 张 籍 张九龄 张仲素 张若虚 张敬忠 李 白

李 华 李 约 李 冶 李 绅 李 洞 李 贺 李 涉

李 益 李 颀 李 频 李 端 李适之 李商隐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审言 来 鹄 杨巨源 杨敬之

沈如筠 苏味道 陆龟蒙 陈 羽 陈 陶 陈玉兰 陈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宾于 孟浩然 武元衡 畅 当 罗 虬

罗 隐 贯 休 郎士元 郑 裕 金昌绪 鱼玄机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咏 胡令能 贺知章

项 斯 骆宾王 唐彦谦 徐 凝 秦韬玉 翁 宏 聂荑中

贾 至 贾 岛 郭 震 钱 起 顾 况 高 适 高 骈

高 蟾 崔 护 崔 郊 崔 钰 崔 涂 崔 橹 崔 灏

崔国辅 崔道融 常 建 捧剑仆 曹 邺 曹 松 皎 然

黄 巢 储光曦 寒 山 景 云 温庭筠 葛鸦儿 韩 琮

韩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谭用之 薛 涛 薛 逢

戴叔伦 花蕊夫人

4.“云英未嫁”中的“云英”是什么意思

云英者, 妓女也唐诗人罗隐初赴考,在钟陵与歌妓云英相遇。12年后,已有十次应次不就,又见云英,知她仍未嫁,赠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具体这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据江浙的吴越王钱鏐,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

5."云英未嫁"中的"云英"为何意

罗隐与云英

记不清是哪年子的事了。在某媒体读到一篇文章,有个作者访问了一位伟人的亲属 —— 一位大龄未婚女性,且从政做到高级干部,文中有一句说这位女士“至今云英未嫁”。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对被访者的尊敬还是亵渎?如果这位作者明白“云英未嫁”典故出处,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云英者, 妓女也。不知被访者知晓不知晓,若是知晓,不大为光火,也哭笑不得。

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据江浙的吴越王钱鏐,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顺便说说,秀才是对入学读书人的尊称,不是一级功名,所以罗隐还是白丁。

云英的身份如此 ,前面那位作者把“云英未嫁”用在一位值得尊敬的大龄女性身上,是不是大为不妥?!近来贴了两首七律,当中提到“云英”,特将这故实贴出,求正于大家。

/bbs/topic.cgi?forum=2&topic=1336

另注:1.关于典故《裴航遇云英》:

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於蓝桥驿机缘巧遇云英,其容姿绝世,航乃重价求得玉杵臼为聘,娶英为妻,最后航夫妇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为神仙眷侣。(见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

2.所说的典故和“云英未嫁”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对于“云英未嫁”,前面的那个云英是仙女,这一个是妓女。典故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诗人罗隐初赴考,在钟陵与歌妓云英相遇。12年后,已有十次应次不就,又见云英,知她仍未嫁,赠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后见"重见云英"喻生不逢时,怜惜之情。清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句。

6.云英未嫁中什么是云英,有典故吗

“云英”是个人名,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云英未嫁”典故: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

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云英未嫁意思是处子之身,还未嫁人。比喻女子尚未出嫁。

扩展资料:

“云英未嫁”出自:唐代罗隐的《赠妓云英》

原文: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译文: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春,又见到云英轻盈的掌上身。

当年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英未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妓云英

7.“云英未嫁”的典故语出何典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

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云英未嫁”即出于此。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

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钦贤罗家(今城阳乡)人。

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咸通元年(860)入亦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恃才傲物,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遂致十试不第。

期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一度任衡阳县主簿。但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77),经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镠。惧不见纳,乃叶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钱览诗会意,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及钱镠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有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

钱镠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 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称帝后,召罗隐为谏议大夫,不就,且劝钱举兵讨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钱镠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十二月病逝,葬于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西湖区)。

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

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储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

8.罗隐诗歌

“醉别钟林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是唐诗人罗隐的一首诗。

他一生未仕,多年在外流浪之后回到这个地方,见到了一个当年就认识的妓女云英,云英笑他仍是白丁,他就写了这首《赠妓云英》。 传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相传秀才罗隐初次赴京应举,在钟陵筵上与歌女云英同席。

十二年后仍未考中,复与云英相见,受到嘲笑,因而写此诗作答。一个是落第秀才,一个是半老歌女,地位虽有悬殊,命运却是相似。

有诗评说,这两句与其说是反讥云英,倒不如说是借以自嘲。其实如果不从罗隐方面想,从云英方面想,应该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罗隐把成名与嫁人相提并论,可见在古人眼里,女子嫁人与考秀才一样乃是人生最大事业,十年已过,还见云英仍然未成就事业,罗隐不免有同是天涯沦落之感,重见云英掌上身,意思是可见你我事业都未成功,你又何苦来讽刺我?。

9."云英未嫁"中的"云英"为何意

罗隐与云英 记不清是哪年子的事了。

在某媒体读到一篇文章,有个作者访问了一位伟人的亲属 —— 一位大龄未婚女性,且从政做到高级干部,文中有一句说这位女士“至今云英未嫁”。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对被访者的尊敬还是亵渎?如果这位作者明白“云英未嫁”典故出处,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

云英者, 妓女也。不知被访者知晓不知晓,若是知晓,不大为光火,也哭笑不得。

还得从罗隐说起。罗隐,字昭谏。

新登人。生活在晚唐及五代初期。

在晚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投靠盘据江浙的吴越王钱鏐,在那里官做到盐铁发运副使,奏授司勋郎。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四海知名。

后梁的朱温还来挖他,叫他去做谏议大夫,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他没有去。南唐的李氏王朝派使者来吴越,吴越的人问使者见到罗给事(罗隐,给事是官名)没有?使者说没见,也不知道这个人。

吴越的人很诧异说:“四海闻罗,江东何拙之甚?!”用现代话表述:知名度这么高的罗隐,四海都闻名,而你们南唐人却不知道,不是愚昧太很了吗?南唐的使者也回答得巧妙:“为金榜无名,所以不知。”你看,重文凭,重学位之风,自古有之。

你罗隐没考上进士,别人就不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说不定这位使者是有意这么说,蔑视罗隐无功名。

这就落归到罗隐的一首七绝: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在《唐诗别裁》上,诗题是《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后还有一段注脚:“隐下第,见旧妓云英。云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因赠以诗。”

按今天的话说:罗隐参加科举考试落榜,遇见老相好妓女云英,云英说:“罗秀才啊,你还没摘掉白丁的帽子! ”罗隐便写了这首诗送她。可见罗隐未去吴越前的潦倒。

顺便说说,秀才是对入学读书人的尊称,不是一级功名,所以罗隐还是白丁。 云英的身份如此 ,前面那位作者把“云英未嫁”用在一位值得尊敬的大龄女性身上,是不是大为不妥?!近来贴了两首七律,当中提到“云英”,特将这故实贴出,求正于大家。

/bbs/topic.cgi?forum=2&topic=1336 另注:1.关于典故《裴航遇云英》: 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於蓝桥驿机缘巧遇云英,其容姿绝世,航乃重价求得玉杵臼为聘,娶英为妻,最后航夫妇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为神仙眷侣。(见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

2.所说的典故和“云英未嫁”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对于“云英未嫁”,前面的那个云英是仙女,这一个是妓女。

典故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诗人罗隐初赴考,在钟陵与歌妓云英相遇。

12年后,已有十次应次不就,又见云英,知她仍未嫁,赠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后见"重见云英"喻生不逢时,怜惜之情。清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句。

10.为什么为婚娶的女子称“云英未嫁”或“待字闺中”

云英未嫁:“醉别钟林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诗人罗隐一生未仕,多年在外流浪之后回到这个地方,见到了一个当年就认识的妓女云英,云英笑他仍是白丁,他就写了这首《赠妓云英》。

后来就用“云英未嫁”表示女性还未嫁人的意思。待字闺中:这个词的出现不会早于宋.自宋子平术流行以后,凡家中有子女出生,必请当地秀才或通达五术之人,排出八字,写在红纸之上,然后收藏起来.不论男女,到谈婚论嫁时,请命师合一下八字,故,家中有未嫁之女,则是待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来合.故称为待字闺中.此处的[字]是指生辰八字的意思.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