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雄才伟略的古诗词古而今,文人作诗,表面风雅、实质诲淫的不是没有,其中亦不乏千古佳句,可怜如我等迂腐之徒在虔诚诵读其章句、苦心思索其含义之时,大多是不会窥测到风雅背后的旖旎春光,说不准那些吟诗作对的前辈们于泉下暗笑:这一帮SN们。 前不久蒙一智者点拨,方豁然醒悟,亦惭愧不已,这么多年的书算是白读了,在此不吝将所闻和盘托出,天涯藏龙卧虎,或许有更渊博的也未可知,且当抛砖引玉吧。 **他老人家雄才伟略,诗云: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其辞峻伟,其义含蓄,两句确定“三点”之美; 苏轼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道尽雄伟(胸围)风光,惜乎意太直露。 唐人韦应物果然前辈风范,出手与众不同,一首《滁洲西涧》,奠定千古第一淫诗地位: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诗则可谓道尽深闺怨妇情难自禁的形状,对女子**之描摹也堪称细腻,其中意韵,诸君细加咀嚼自然领会。 2.谁那里有胸怀宏图伟略但目前却郁郁不得志的诗,词,散文1.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3.关于大展宏图的诗句有哪些1.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2.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3.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8.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请问有什么诗词是描写胸怀雄才伟略但却不得志,而且造人欺负的人物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