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安意如差不多的作家倾蓝紫的<;不如不遇倾城色><;人闲桂花落:隔花初见唐宋的诗人们> 徐磊的<;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的美丽读法><;宛在水中央-《诗经》的美丽读法><;无言独上西楼>;和<;一人独洒一江愁:楚辞的美丽读法> 水色翡翠的<;落花人独立>;和<;只愿君心似我心>;绫子的<;最是寻常梦> 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 宁萱的<;几番魂梦与君同> 浅夏的<;如梦蝶恋花:词牌名的古典风情> 江湖夜雨的<;长安月下红袖香>;和<;华美的大唐碎片> 等等。。. 2.纳兰词的美丽读法纳兰性德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他的词风接近南唐后主李煜,同时也受到《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他的词中不乏华丽的词藻,却绝少矫饰造作,无论抒情写景,皆真挚自然,直抒胸臆 。王国维说:“(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语》他给词这种渐渐失去生活本色的文体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有人以为其词过于伤感,且生活面狭窄,其实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缺少的正是这类展示作家真诚心灵的作品。纳兰词不仅在清代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词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普通诗词爱好者的阅读需要,《纳兰词》在作品的选择上以小令短调为主,在注释方面注意参考今人成果,力求详尽浅易。部分篇目还附有历代词评家的点评,以助读者深入理解。 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读法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读音: yǐn hú shànɡ chū qínɡ hòu yǔ (其一) zhāo xī yíng kè yàn chóng gāng,wǎn yǔ líu rén rù zuì xiāng。 cǐ yì zì jiā jūn bù huì,yì beī dāng shǔ shuǐ xiān wáng。 yǐn hú shànɡ chū qínɡ hòu yǔ (其二) shuǐ ɡuānɡ liàn yàn qínɡ fānɡ hǎo ,shān sè kōnɡ ménɡ yǔ yì qí 。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dàn zhuānɡ nónɡ mò zǒnɡ xiānɡ yí。 【原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作者: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第二首诗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4.古诗乐游原中的乐的正确读音乐游原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 不适:不悦, 不快。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5.文学好的先生来,询问古诗的读音我猜应该是教(四声,音叫),为(二声),理由是此诗全诗为: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在格律上属于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其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教应为仄声,故读作叫,为应为平声,读如围,臆测之词,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