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江城子是宋词吗

1.《江城子》诗词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年代】:金 【作者】:段成己 东园牡丹盛开,二三子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 水南名品几时栽? 映池台,待谁开? 应为诗人着意巧安排. 调护正须宫样锦, 遮丽日,障飞埃. 晓风吹绽瑞云堆. 怨春回,要诗催. 醉墨淋漓,随手洒琼瑰. 归去不妨簪一朵, 人也道,看花来.。

2.江城子属于什么诗

文学体裁: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3.江城子》是苏轼的诗吗

很多人都写过江城子,苏轼写的最多。

如下: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 和凝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 翡翠屏中,亲□玉炉香。

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江城子 和凝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

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江城子 和凝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 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

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江城子 和凝 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

愁见街前, 还是说归程。 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江城子 和凝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

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月,太迟生。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江城子 韦庄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 江城子 韦庄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江城子 牛峤 极浦烟消水鸟飞。 离筵分首时,送金卮。

渡口扬花,狂雪任风吹。 日暮空江波浪急,芳草岸,雨如丝。

江城子 牛峤 鵁鶄飞起郡城东。 碧江空,半滩风。

越王宫殿,苹叶藕花中。 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江城子 张泌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 高绾绿云,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江城子 张泌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 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江城子 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江城子 张先 镂牙歌板齿如犀。

串珠齐。画桥西。

杂花池院,风幕卷金泥。酒入四肢波入鬓,娇不尽,翠眉低。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

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江城子 崔敦礼 吴王台上雨初晴。

远烟横。柳如云。

门外西风,催踏马啼尘。声断阳关人去□,遮落日,向西秦。

不教容易纵归程。语酸辛。

黯消魂。且共一尊,相属莫辞频。

后夜月明千里隔,君忆我,我思君。 江城子 黄庭坚 画堂高会酒阑珊。

倚栏干。霎时间。

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及至而今相见了,依旧似、隔关山。

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

泪休弹。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

寻得石榴双叶子,凭寄与、插云鬖。 江城子 晁端礼 幽香闲艳露华浓。

晚妆慵。略匀红。

春困厌厌,常爱鬓云松。早是自来莲步小,新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下小栏东。醉醒中。

苦匆匆。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

香灺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 江城子 晁端礼 石榴双叶忆同寻。

卜郎心。向谁深。

长恁娇痴,尤殢怎生禁。内样双眉新画得,还印了,在罗襟。

相思幽怨付鸣琴。望来音。

久沈沈。若论当初,谁信有如今。

瘦尽标容羞见也,明镜子,任尘侵。 江城子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

满金锺。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江城子 秦观 枣花金钏约柔荑。

昔曾携。事难期。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

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

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江城子 周紫芝 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

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

4.江城子是什么意思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

至北宋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双调《江城子》是在单调的基础上,在结尾处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又依原曲重增一片。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全宋以《江城子》为词调的词192首,除两首张先词为单调外,其他都为双调。南宋的韩淲的《江城子》中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远》。

主要题材

在唐五代宋及金元,题材以三类为主:

一是描写男女之情,这与词的起源有关,词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供宴饮享乐之用的,因此抒写男女之情是其主要内容;

二是咏史豪放之作,这一类词始自欧阳炯,牛峤的咏史之词,后与苏轼的豪放词合为一起,在咏史豪放中显示出悲凉的意境;

三是苏轼所开的悼亡词,写哀情又不同于第一类写男女之情的词,但这类词少,原因是这种词往往是那些有同样情感体验的人才能作出。

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

代表作品

【五代】和凝《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宋】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张先《江城子·镂牙歌板齿如犀》

【宋】黄庭坚《江城子·画堂高会酒阑珊》

5.宋词中:清平乐 江城子 菩萨蛮 卜算子等都是什么意思

部分词牌名来历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 29:瑞鹤仙 词牌名。

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 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

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本名为《谢秋娘》,。

6.《江城子》秦观的宋词赏析

您好: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此为秦观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下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不懂建议重新提问,也可以追问。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