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大全李清照《声声慢》主旨句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2.李清照的词及图片 在哪里能找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javascript:void(0); 忆秦娥(宋代·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求楼主采纳!! 3.定风波,水龙吟,永遇乐,醉花阴,声声慢的诗定风波 柳永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 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 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 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定风波 辛弃疾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极目南云无过雁。 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无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 定风波 辛弃疾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 定风波 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 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 定风波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 定风波 张先 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 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 两心俱被暗丝牵。暂觉欲归还是恨。 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 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 不团圆待几时圆。 -------------------------------------------------------------------------------- 定风波令/定风波 张先 碧玉篦扶坠髻云。 莺黄衫子退红裙。妆样巧将花草竞。 相并。要教人意胜於春。 酒眼茸茸香拂面。□见。 丹青宁似镜中真。自是有情偏小小。 向道。江东谁信更无人。 水龙吟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水龙吟 杨花 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 4.夏日绝句古诗图片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5.《声声慢》赏析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 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 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 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 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