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东坡描写苏小妹一滴泪的诗句

1.今朝一滴泪形容苏东坡妹妹脸长的诗句

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老公是秦观(秦少游),她不仅能诗会画,而且丽质天生,长得还算漂亮。

一日,随苏东坡到庙里拜佛,五百和尚正在念经。小妹路过念经的大殿,步履优雅、芳华怡人,五百个和尚都动了心! 这是个很大的因果,住持对小妹说:你要给这五百个和尚轮番作妻子,才能了却这个因果。

除非,你现在吊死在庙里的大梁上。 小妹是个不错的居士,为了忏悔,就吊死在庙里的大梁上了。

过了数日,尸体腐臭,五百和尚见此情状,都死了那份曾动的心,--如花美眷,不过带肉骷髅。这个扰动道人心的罪,才算了了。

宁动千江水,勿动道人心,美女人都要小心。阿弥陀佛。

2.苏轼和苏小妹互嘲的几句诗

苏东坡与苏小妹互相嘲笑的诗句是: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这首诗是苏小妹所作,前两句是嘲笑苏东坡额头扁平,意思是:如果要在哥哥的额头间赶路,一定是地面平坦,要走三千里。遥望眉毛的距离,比云汉还要远。后两句是说哥哥脸长,如去年流下了一滴泪,今年还没有到腮边。

苏东坡曾经嘲笑苏小妹额头突出并且面颊凹陷,于是作了一首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看到此诗,十分难为情,但是不甘示弱,当即又作了一首诗嘲讽回去: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是说自己的哥哥苏东坡胡子蓬乱、不修边幅。不过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作了上述的诗。

扩展资料

苏小妹在民间传说中,一直是聪慧的形象,与苏轼也经常是互相嘲笑,苏小妹与苏轼的其他故事有: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苏东坡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苏小妹

3.苏轼曾给苏小妹写过一首词(诗)有一句好像是“去年一点相思泪

苏小妹之婚事

苏小妹额头较大,其兄东坡赠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无底,流却汪汪两道泉。

小妹见后很生气,因东坡脸长胡子大,小妹回赠一首: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未流到鳃边,

口嘴几回无觅处,萋萋芳草掩洞天。

小妹以文章选婿,垂涎小妹美色文采的各未婚青年纷纷填词作赋,拖东坡代为转达美言。方若虚与东坡是老八,东坡居士将其力作先行呈上,小妹阅后批曰:

笔底才华少,腹中滔略无。

居士怪小妹言辞刻薄,有拨老八面子,怎奈白纸黑字已落在方先生稿上,只得模仿阿妹笔法在两句批注后各加一字“有”、“穷”,批注变为:

笔底才华少有,腹中滔略无穷。

将方若虚哄走。Mr.方前脚刚离开,又冲进一奶油小生秦观,气喘吁吁的将其新作捧上,央求东坡居士快转与小妹,此秦君与居士也是把兄弟,东坡自不怠慢。小妹接到稿件定睛一看,乃新填词曲一首: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妹看罢暗喜:“good good very good!秦君少游正是小奴家心中的白马王子……”小妹自顾情意绵绵的遐想,竟忘了回复。且说东坡与妹子稿后,便回到客厅与少游小兄弟胡侃:“小弟莫要担心少要害怕,阿妹是我看着长大的,她的终身大事我能做一半的主,况且你老弟乃当今风流才子,百代倜傥名士,只可惜与我苏门爷仨同一时代,要不然你可是要纵横一世了”。

秦sir等的着急,不觉跑到了苏小妹的绣楼下嚷嚷:

银灯天,迷雾一片云逐月,云逐月,壁悬新稿,砚留残墨,

无涯思绪衷肠热,投书一去音尘绝,音尘绝,愿君知我,此中心血。

小妹的贴身丫头已知小姐心思,便取一大个西红柿照准秦先生掷去,正中秦sir的额头,溅了秦生一个大红脸,丫头还喊:“吵啥呀你,你中标了,快去准备拜花堂入洞房啊”

洞房之夜,苏小妹将新郎关于门外,命丫环给他三道试题,对对子,答出来,方可入洞房,并美其名曰“入室谈判、准入原则”。新郎官乘着几分酒劲仗着满腹经论怀着对拿西柿砸他脑袋小丫头的不满,冲着丫头不停抖着新郎西服的袖筒:“小把戏啦! 良宵一夜值千金啦! 莫耽搁宝贵时间快出题啦!”

丫头:请听题:

第一题、我家小姐可是 落凡七仙女

秦观:本家少爷曾为 闹海一哪吒

丫头第二题:久慕秦郎假乱真,假乱真时又逢春。

秦观:很简单,这是顶针写法,我对 时又逢春花含玉,春花含玉久慕秦。

丫头第三题:举手推出窗前月

秦观:…… 可怜才高八斗的秦少游竟然一时语塞,想不出合适的对子

正在秦新郎危难之时,选婿活动中落选的方若虚喝的醉熏熏来闹洞房,Mr.方随说落选心中不快,但此君古道热肠,是一活雷峰,况且与少游也是多年的弟兄,兄弟有难,自当拔刀相助,便捡了块石子投到新郎面前的水池中,以便提醒卡壳的新郎。是夜月明星稀,秦生面前池中月亮的影子晃来晃去,被方若虚一石子投入,新郎官茅塞顿开,冲口对曰:

投石冲开水中天

洞房门开,秦少游踱着方步迈入……

若虚懊恼的摇头叹到: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额。。是比较通俗的古文,但是后边。。咋没大有关系?= -

4.今朝一滴泪形容苏东坡妹妹脸长的诗句

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老公是秦观(秦少游),她不仅能诗会画,而且丽质天生,长得还算漂亮。

一日,随苏东坡到庙里拜佛,五百和尚正在念经。小妹路过念经的大殿,步履优雅、芳华怡人,五百个和尚都动了心! 这是个很大的因果,住持对小妹说:你要给这五百个和尚轮番作妻子,才能了却这个因果。

除非,你现在吊死在庙里的大梁上。 小妹是个不错的居士,为了忏悔,就吊死在庙里的大梁上了。

过了数日,尸体腐臭,五百和尚见此情状,都死了那份曾动的心,--如花美眷,不过带肉骷髅。这个扰动道人心的罪,才算了了。

宁动千江水,勿动道人心,美女人都要小心。阿弥陀佛。

5.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诗有些古诗词的知识是什么

一天,苏东坡看到苏小妹从闺房出来,无意发现苏小妹是个门楼头,即前额突出;窝窝眼,即眼眶深陷。便拿妹妹凸额凹眼的长相来开玩笑,即时吟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睛稍微窝进了一些,就被哥哥抓出来调侃一番,当然不太高兴。但是,当她看到哥哥那副邋遢模样,当时反而嘻嘻一笑,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可是,转而一想,这样说他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于是,仔细端详起来,她终于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体结构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喜孜孜地再吟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信口开河,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一年冬天,雪后初晴,苏东坡披着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有点挑战的情趣。说完,她站在墙角下,背后的墙壁上正好结了些冰雪,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正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东坡一看,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然年小,但已发育成人,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于是狠狠地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她为什么要跑呢?因为她一想,这也可以作为另一番解读,她毕竟是未婚的少女啊,不怕羞么?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地回来,骑马经过这里,一见苏小妹这个姿势,调侃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知道是在取笑她,犹豫了一下,本不想回答,但一想,怕被哥哥说她弱智,于是,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地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这兄妹二人以彼此的长相互相为诗戏谑之后的“荤对”,真可谓语出惊人,对仗整齐,形象贴切,功力匪浅。这种拿对方的隐私部位和隐私来开的玩笑,虽然有点隐晦,有点诗情画意,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还是听得懂,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现在的话来说,还有

点“黄”,有点“淫”。然而,作为兄妹之间开这样的玩笑,出现这两组调笑的色情对联,细细一想,实属不雅,有失伦理,甚至有伤风化。

据说这两个小故事,当今居然载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语文选修读本》中,课文的标题叫《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有读者阅后评论道:“兄妹调情伤风化,秽语淫联戕心灵”。妙龄的高中生读这样的课文,是否会举一反三,突发奇想或受其“黄毒”之害呢?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从以上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才思敏捷、性格开放的女子。

又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即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苏小妹不屑地说:“还尚好。不过,只能算为下品,这个‘腰’不够美。”那么,怎样的“腰”才算美呢?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即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苏小妹笑道:“好是好,但仍不属上品。”坐在一旁的黄山谷也认为加这样的“腰”很好,心想,是不是苏小妹在故弄玄虚?于是忍不住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得意地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品味着,不禁拍掌称妙。因为“扶”字与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扶”不但能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而且拟人化了,与细柳的搭配别出心裁。而“失”与“映”和“隐”相比,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了在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总之,这对相处甚好的兄妹俩斗起口来,虽然谁也不会让谁,却能在善意的嘲讽中显示才华,寻找乐趣

6.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写的同一首诗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可以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7.关于苏轼 苏小妹作诗的故事

宋朝时大文学家苏轼特赏识当时文人学士秦观的才华,并促成了其妹(苏小妹)和秦观的婚姻。苏小妹自幼聪颖异常,且出身文学豪门,兼有父兄教习,及至长成便更显才华横溢,平时常作诗与其兄调侃嬉戏,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常以诗文为嬉,给他们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一日,秦观苦心经营作得一首谜语诗想在夫人苏小妹面前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他把写好的诗用信笺封好,呈到苏小妹跟前说:“拙夫有近作小诗一首,还望夫人过目指点,并道出诗中所影射之谜底。”

苏小妹含笑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转轮王,有时射进一道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小妹看完嫣然一笑说:“又来卖弄大学士的才华了吧,这其中的谜底我自然知道,但我不告诉你,我即兴有感,也有了一首小诗,也影射一个谜底,说与你去仔细思考吧,只见苏小妹朗朗吟道:”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秦观听了,只觉夫人的诗流畅自然,且有意境,至于那影射之谜底便不知所云了。苦思了几天仍无结果,只得去求助家舅大文豪苏轼了,于是他把苏小妹的小诗写好装入信笺呈到苏轼跟前说:“敬请大文豪赐教,指点迷津,道出诗中谜底,以释不才之怀。”苏轼接过一看,笑了笑说:“这有何难,我这里还有一首诗等着你呢,你仔细听着,去好好思考吧。”接着苏轼便吟道:“我有一条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回时摇橹还。”

秦观听了,益发摸不着头脑,回到家里,便把这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笨学士啊笨学士,你诗我诗与他诗,都是影射同一个谜底咧!”秦观恍然大悟。

8.求关于苏小妹的诗

苏东坡与苏小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常对诗对联取乐。

相传苏小妹是门楼头,即前额突出。苏东坡就说: 未出门前三五步, 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脸长的长。苏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还未流到腮。

苏小妹是窝窝眼,即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 几次拭泪深难到, 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自然不肯放过。回诗道: 几回口角无觅处, 忽听毛里有声传。

总之,兄妹俩谁也不让谁,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相处甚好。 苏小妹三难秦少游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

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虽则造化无私,却也阴阳分位。

阳动阴静,阳施阴 受,阳外阴内。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

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 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 衣。

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飧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 字,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帐目。

他又不应科举,不求名誉,诗文之事,全不相干。然虽 如此,各人资性不同。

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识两个字,如登天之难。有等聪明的女子,一 般过目成诵,不教而能。

吟诗与李、杜争强,作赋与班、马斗胜。这都是山川秀气,偶然不 钟于男而钟于女。

且如汉有曹大家,他是个班固之妹,代兄续成汉史。又有个蔡琰,制《胡 笳十八拍》,流传后世。

晋时有个谢道韫,与诸兄咏雪,有柳絮随风之句,诸兄都不及他。 唐时有个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诗,臧否一一不爽。

至于大宋妇人,出色的更 多。就中单表一个叫作李易安,一个叫作朱淑真。

他两个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 才。论起相女配夫,也该对个聪明才子。

争奈月下老错注了婚籍,都嫁了无才无学之人,每 每怨恨之情,形于笔札。有诗为证: 鸥鹭鸳鸯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那李易安有《伤秋》一篇,调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总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忄欠〕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朱淑真时值秋间,丈夫出外,灯下独坐无聊,听得窗外雨声滴点,吟成一绝: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到又昏黄。

那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后来刻成诗集一卷,取名《断肠集》。 说话的,为何单表那两个嫁人不着的?只为如今说一个聪明女子,嫁着一个聪明的丈 夫,一唱一和,遂变出若干的话文。

正是: 说来文士添佳兴,道出闺中作美谈。 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

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 湖,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

当时称为 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

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 别号颖滨。二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 职。

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这也不在话下。更有一桩奇处,那山 川之秀,偏萃于一门。

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 闻一知二,问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 诗词歌赋。

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

十岁上随父 兄居于京师寓中,有绣球花一树,时当春月,其花盛开。老泉赏玩了一回,取纸笔题诗,才 写得四句,报说:“门前客到!”老泉阁笔而起。

小妹闲步到父亲书房之内,看见桌上有诗 四句: 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览毕,知是咏绣球花所作,认得父亲笔迹,遂不待思索,续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

小妹题诗依旧放在桌上,款步归房。老泉送客出门,复转书房,方欲续完前韵,只见八 句已足,读之词意俱美。

疑是女儿小妹之笔,呼而问之,写作果出其手。老泉叹道:“可惜 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儿,可不又是制科中一个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爱其女,恣其读书博 学,不复以女工督之。

看看长成一十六岁,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急切难得。

忽 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原来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

初及第 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身上虱子无数。

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 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他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 好。

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从来势利不同心,何如意气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荆公之召,无非商量些今古,议论了一番时事,遂取酒对酌,不觉忘怀酩 酊。

荆公偶然夸能:“小儿王〔雨↑方↓〕,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

9.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诗的故事200字

相貌作诗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