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童唐吕岩铺的意思1232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注释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2.把古诗牧童唐吕岩改成故事意思不变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顺手拿起了我的牧笛,与妈妈说过再见,我就离开了草屋,来到牛圈里,牵出了我的黄牛——哞儿,去山上吃草。 我坐在哞儿的背上,太阳公公懒洋洋的照着我们,连哞儿都觉得舒服极了! 哞儿吃完草时,太阳已经落到了山腰。远远地望见了我家烟囱上方的炊烟,这意味着要回家吃饭了。哞儿也要回家里休息了。 晚饭过后,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也有些疲倦了。我走出后院,找了一片宽阔的原野。我轻轻的躺下来,月亮也悄悄地爬了上来。皎洁的月光照射着大地,晚风沙沙沙的吹来,树叶伴着晚风,哗啦啦、哗啦啦的响,我也情不自禁的吹起了我的牧笛,牧笛声和晚风声,不知什么时候嫦娥姐姐和玉兔妹妹在月亮上出现了,弹奏着优美的乐曲。琴声、笛声、晚风声的沙沙声和树叶的哗啦啦声,混成一片,仿佛是一场没有指挥的大型演唱会。 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忘记脱蓑衣了,算了,就这样吧,我累了。这一天,和哞儿过的很充实、很快乐,渐渐地、渐渐地、画面越来越模糊,声音越来越小,最后,一切,都黑了、安静了,原来,是我睡着了…… (只是大约多了30个字,这样凑合着吧,望采纳) 3.牧童唐吕岩参考答案吕岩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1-22题。 (7分)牧 童[唐]吕 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2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3分)2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21.①“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②“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评分标准:共3分。描写的角度1分,草和笛声的特点以及人的主观感受2分。 意思对即可。 22. 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 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共4分。 人物形象2分,情感2分(答“对牧童的喜爱之情”给1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