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水的风景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等等。 2.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1.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融。《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 4.形容山水风景优美的诗句描写山水的优美语句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2、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3、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4、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昨夜的那一场雷雨,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5、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5.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有哪些《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 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 》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不到文殊垸,不见黄山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峨眉天下秀 桂林山水甲天下 泰山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内地苏杭,关外巴塘。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犹为天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