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娥皇女英的相关诗词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爰,隐思君兮诽侧;桂擢兮兰世,囗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决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烦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辟蕙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备注:有争论,娥皇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 临江仙 唐代 毛文锡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然。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鱼灯风飐碎,白萍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潇湘神 唐代刘禹锡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省试湘灵鼓瑟唐代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赏析: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于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那瑟曲,是多么动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 其实,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在美妙的乐声中隐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这种欢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这当然包括汉代的贾谊,和历代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人,他们听到这样哀怨的乐声,怎不感到十分难过呢!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 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钱起却不然,在此诗中,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 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成为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着的东西。最后突然收结,神思绵绵,更耐人寻绎。 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备注:1、湖南省洞庭湖君山岛保存有娥皇女英的墓葬——君山二妃墓,为祭祀舜帝二妃娥皇与女英。2、岳阳君山湘妃祠又叫湘妃庙,三进山门庭院式,一进正面悬一长篇楹联,即清朝张之洞撰写的著名的君山湘妃祠联。 二进两厢立护神。三进正殿供奉二妃塑像。 3、北有舜帝陵:一在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又名苍梧山,舜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 1371 );二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曲马村的舜帝陵庙,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4、南有舜帝祠:福。 2.任何有关娥皇女英的诗词,不需要复制过来的长篇大论和注释之类,屈原的词 《离骚〈九歌〉》,做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时的乐辞: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爰,隐思君兮诽侧; 桂擢兮兰世,囗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决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烦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中,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辟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备注:有争论,娥皇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 毛文锡的词 临江仙 唐代 毛文锡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然。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鱼灯风飐碎,白萍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潇湘神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钱起的诗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3.李白写的关于虞舜娥皇女英的情诗李白《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4.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诗词诗词 娥皇女英 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部落酋长尧帝的两个女儿。尧帝晚年,想物色一个满意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个德才超群的大贤人,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并让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舜不负尧的信任,让禹治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后来,她俩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5.关于林黛玉的诗词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我认为“没有《葬花词》就没有林黛玉”。 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虽然其身为千金小姐,但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满足不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大观园的热闹生活不能让她从根本上得到感情慰藉,而虽有宝玉的心心相印,仍旧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感到迷茫与怅惘……《葬花词》是林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咏的,借花喻人,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葬花词》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诗词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诗歌全文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翻译 〖桃花帘外东风软〗这句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 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东风:。 6.娥皇女英什么意思啊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 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 《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 “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 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联姻的好日子来到的时候,舜带着人马和礼物,在妫水边迎娶了这一对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黄帝第九世后裔,当时他和尧帝伊放勋的势力范围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内。 传说中,舜帝“目重瞳子(每个眼眶里都有两个黑眼珠),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是个壮硕墩实、长得有些奇异的黑汉子。 虽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体倍棒,会种庄稼会捕鱼打猎,还会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业余爱好,会弹琴(想来劳作之余,丈夫弹琴,妻子歌舞,感情与日俱增)。在那个物质条件简陋的时代,舜算得上是超级的好男人了,更何况他还是部族将来的首领。 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却过不了关。 传说瞽叟联合后妻之子姚象,决心铲除这个迕逆的长子。——关键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儿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长子一家勤劳致富,牛羊成群、粮食陶器数不胜数,老儿早已眼热,姚象更是对两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对姚重华屡屡加害,却又屡屡被他逃脱。据说在这场兄弟阋墙父子离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帮助。 可见夫妻间已同心协力、共同进退了。 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继母的孩子。 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所以严格来讲,她们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五帝本记》里说道:当年尧帝听说了舜的声名,于是嫁女与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觉得舜确实堪当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这位乘龙快婿,是为“禅让”。这千古德政让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发了一通议论,感叹古时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实情是什么呢? 《竹书纪年》却讲述了另一番景象。 尧帝伊放勋最宠爱的是一位名叫女黄的妻子,她为伊放勋生下了儿子丹朱。 由于尧的偏爱,丹朱在十个儿子中地位最高,成为尧内定的继承人。 当尧自觉年老力衰的时候,他果然将皇位传给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就看着各自的母亲受到父亲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况丹朱一向恃宠,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禀性凶顽。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让丹朱做这个皇帝。 于是一场政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姚重华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胜利,将尧和丹朱都囚禁起来——尧应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当初他就是用同样的方法从大哥挚手里夺得了首领位置。 接下来,九个小舅子和姚重华之间,又为谁最后继位展开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华最后胜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娥皇女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的一边。 (真是女生外向啊!) 姚重华成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尧夺兄位、舜夺丈人位的事情说成是“禅让”制。 所以在广大民众眼里,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 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 ——假如《竹书纪年》说的才是事实真相的话,这个表率就很成问题了:卫道士们岂不是明着教女人不用履行为人女儿的职责,只要对老公好就够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个“禅让制”的传说,说是舜传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 其实《竹书纪年》所纪,却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夺了皇位,还把舜帝姚重华夫妻流放了。——这个应该比“禅让”更靠得住:舜杀了禹的父亲,怎么会把禹选为继承人?应该是禹为报杀父之仇,与舜的部落来了一场战斗,最后报仇且夺权喽。) 三年后,舜死于苍梧,归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象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临风凭吊,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同情这对姐妹的人们,从此将她们视作专司蜡月的花神水仙。 还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传说天帝因为姐妹的痴情而怜悯他们,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为湘水之神,号曰“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曰“湘夫人”。 湘江边沾着这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