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这些句子,写意一篇关于糖画的作文,快点两小时用小圆勺舀起铜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 随着糖液缕缕洒下,不到1分钟的时间,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小孩举着腾云驾雾的飞龙或展翅欲飞的彩凤,对着阳光凝望,它是那么晶莹剔透,活灵活现,一时还舍不得吃,只轻轻用舌尖舔一下,又得意地向同伴炫耀,看得人眼馋口也馋。 “糖画是一种民间艺术。12岁以下的人买糖画是因为好吃,12~25岁的人是因为好看,其他人是因为好奇,又或者是糖画唤起了他们童年的回忆。” 只见他坐在摊前,一手握着糖锅在炉上悠悠晃动,另一手握勺舀一瓢糖浆,手腕轻轻一转,如丝流糖就化成为一只蝴蝶,翩然于石板之上。清河坊1。 2.关于写糖画的作文我的家乡是一个伴山伴水的小村庄,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村庄里很不起眼!我的家乡上空没有城市村庄所拥有的缕缕乌烟;村庄周围奔跑着的溪水没有城市村庄所围绕的溪水那么乌黑;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乡还有糖画这个“艺术品”。糖画就是用糖做出来的“艺术品”。与其说这是“艺术品”还不如说这是孩子们的爱宠,零食。 我在学校旁很容易瞧见买糖画的艺人,每次放学,卖糖画的摊位上总被同学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我看见同学们惬意地舔着各式各样的糖画走开时,我心里痒着呢!可这有什么办法,我现在身无分文呀!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同学走开…… 终于有一天老天特别照顾了我一下,让我有了十几元,有钱的我最想干的事就是去买我梦寐以求的糖画,一放学同学们一拥而出。当我来到买糖画的摊位前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终于轮到我了。买糖画的艺人笑眯眯地问:“小朋友你准备雕个什么呀?”我一时做不了决定,他便拿出样品来,我朝扎满样品的塑料泡沫上一瞟,不禁喊出声来:“妈呀,这么多呀!”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瞪着两只大眼睛的猪,还有能上天入地的大龙,还有引吭高歌的大公鸡……在我抉择中,排在后面的同学,有的跺着脚,有的喊起来:“喂快点选!”我受不了同学们的“打击”闭上眼随便一指:“靠,不歪不斜指着那条金色大龙.”只见叔叔在锅里到入一点油,再放入一块糖,开小火慢慢熬。等糖能拉出丝来的时候,把火关小。拿出一把勺子,舀一勺糖,把小勺微微倾斜,向冰凉的大理石上浇去,叔叔的胳膊柔中带刚,事儿快速时而缓慢,这两种气势交织在一起使大龙的轮廓很快就勾勒好了,叔叔再从包里取出一片银光闪闪的铁片在充实的大龙身体上刻着什么,胳膊肘一上一下,仔细品味并不乏舞蹈的美,不一会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便做好了,大龙炯炯有神,似乎在说:“瞧,俺多帅!”我接过大龙忍爱割痛地轻轻咬了一口,顿时甜味充满心,大龙似乎驾着我在天空飞翔,带着我飞向成功。 瞧这就是中国之精髓-------糖画,他也见证了中华的手工艺术品是多么美观和发达。 3.糖画的历史3句,美一点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糖画在遥远的唐朝时就有了,它的起源地在四川自贡,说到四川,了解过糖画的人,肯定会想到那民间故事中的陈子昂吧。 这民间故事讲的是“糖饼儿”这一词的由来。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稍后将为你带来,不过现在我要讲的。 也是糖画历史性的人物——一位唐朝书生。相传在几百年以前,有一位书生上京城考状元,可惜不幸没考上。 可他没有回家乡的钱。不过这位知识青年很聪明,他偶然看到一块黄糖在融化。 他灵光一闪,把黄糖融化,用糖浆作画,再到街上来卖。大家都觉得稀奇,就纷纷前来购买。 终于,这位知识青年回到了家乡。不过,糖画从唐朝起一直很兴盛,直到二十一世纪,慢慢衰落了。 我们要挽回这个局面。不应该让这份民间技艺从此消失。 4.描写糖画儿的作文260字糖画,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以糖为材料,以勺子为画笔,以糖稀为墨,只一会儿工夫,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就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 一个木制的方形小框,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右边有一块圆形木盘,木盘上画着各种样品图案,还有一支可以旋转的竹箭。这就是制作糖画的全部工具。 我每次到公园里游玩的时候都会看到不少糖画摊,而每个摊前一定会被嘴馋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转着圆盘上的竹箭,都希望能转到自己的生肖。 制作糖画的老人也被孩子们的淘气劲儿逗得乐呵呵的。“哦,是我的生肖羊!”一个男孩子欢呼着,老人用勺子舀起半勺糖稀从羊头画起。 老人的手起起落落,娴熟地在大理石板上挥动。完成了!老人左手拿起竹签,右手在羊的身上滴了三滴糖,将竹签粘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把“羊”拿起来,递给了那个男孩。 我也被如此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拽着妈妈来到摊边,用食指将那个圆盘上的竹箭头一拨,圆盘转了起来。圆盘转动速度渐渐变慢,停——“哦!是龙!”我一把搂住妈妈,老人对我说:“小姑娘,运气真不错!”老人将烧化的糖舀起一勺,先画出了龙身体的动态。 老人神色泰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向下流动的糖稀,“那是两只角,哦,龙头、爪子……”一旁的小孩子赞叹不已。老人的手上下起伏,挥洒自如,在龙的身上留下了龙鳞。 老人一气呵成,“龙”竟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禁吸引了站在一旁的家长们的目光,也获得了阵阵赞叹声。我一把接过我的糖画,抿了抿,真甜!妈妈说:“糖画那可是年代悠久的一门艺术,最早源于明代,清代就变得更为流行,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糖画呢。 ‘熔就糖霜丞相呼,宝筵排列势非弧’……” 吃着甜滋滋的糖画,看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真心喜欢上了这个传统手工艺——糖画。 5.糖画的历史3句,美一点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糖画在遥远的唐朝时就有了,它的起源地在四川自贡,说到四川,了解过糖画的人,肯定会想到那民间故事中的陈子昂吧。这民间故事讲的是“糖饼儿”这一词的由来。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稍后将为你带来,不过现在我要讲的。也是糖画历史性的人物——一位唐朝书生。相传在几百年以前,有一位书生上京城考状元,可惜不幸没考上。可他没有回家乡的钱。不过这位知识青年很聪明,他偶然看到一块黄糖在融化。他灵光一闪,把黄糖融化,用糖浆作画,再到街上来卖。大家都觉得稀奇,就纷纷前来购买。终于,这位知识青年回到了家乡。不过,糖画从唐朝起一直很兴盛,直到二十一世纪,慢慢衰落了。我们要挽回这个局面。不应该让这份民间技艺从此消失。 6.对成都糖画的成语赞美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释义]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语出] 清·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正音] 栩;不能读作“yǔ”。 [辨形] 生;不能写作“升”。 [近义] 呼之欲出 活灵活现 [反义] 奄奄一息 半死不活 死气沉沉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雕塑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农民形象被 7.传统文化作文糖画300字在奶奶家吃完饭,和妈妈又经过那繁华又热闹的纱帽河小巷。 看到小摊上一种不知名的糖,它的香味远远的把我勾引住了,“妈妈,要不我们去看看吧!” 摊子前有许多人围在那儿,我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好时机挤进去。终于,堆在摊子前的人们各自买下了他们想要的糖后,渐渐散去,师傅也能休息一会儿了。 我趁机上前问道:“师傅,我能采访您吗?”(老师布置了采访艺人的作业)“嗯,好的,你说吧,可以帮我宣传宣传啊。”师傅爽快地答应着。 我指着架子上的糖问:“这是什么呀?”“这是山城糖画,是起源于四川的山城。”“那糖画又是怎样形成的?”“要先把糖桨煮好,需要用白糖、蜂蜜和水,以前我做糖桨的时候,总是会把糖浆煮焦了。” “那您练了几年呢?”“从小开始练,已经练了30年了。”“生意好吗?你还想继续做下去吗?”“生意还可以,我想能干几年,就多干几年。” “那一个幅糖画多少钱呀?”“大的10元,小的5元。”“做这个手艺难吗?有什么窍门?”“不难,只是以勺为笔,以糖稀为墨作画。” “那你参加过什么活动?”“参加过拦街福、科技馆的民俗活动……” “那生活怎么样?”“四海为家,目前有了固定场所。”“手艺有传人吗?”“现在传人很难找呀,女儿也不想学这门手艺,没有传人,这门手艺就会失传了。” 我问了一大堆,师傅有问必答。 采访结束后,我买了一个马的糖画(因为我属马),只见他用勺子沾上糖浆在大理石板上挥了几笔,再小刀压了压,最后插上一根竹签,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就画好了。 我舔了舔,真甜呀!我真有点舍不得吃,真不愧是练了30年糖画手艺的作品呀。 8.关于如何制作糖画的说明文,最好600字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 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小时候逛庙会最吸引我的就是糖画了,那时候造型各异的糖画真是太美了,如美猴王、自行车、小动物都是栩栩如生。 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制作糖画。工具和材料:白糖、勺子、酒精灯、食用油、瓷砖、铲子、搅棒、竹签如何制作糖画:首先,小朋友们需要自己设计一下想要制作的图形,图形必须是笔画不间断的连笔画。 要设计好图形的线条走向。可以先选择简单的图来练习。 反复练习多次,做到熟练掌握。 刷油:用刷子在瓷砖的表面反复刷油,使食用油均匀地分布,便于最后将画从瓷砖上取下。 熬糖:取适量白糖放入勺中。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勺子底部,同时用搅棒轻轻搅动糖液,使其均匀受热,防止糊底变焦。 搅拌时小心不让糖液溢出。待糖完全熔化,颜色变黄,有气泡产生即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 作画:根据设计好的图形和线条走向作画。作画的时候要注意四点:1、绘制速度要快,2、各部件保持连接,3、注意填补空白,4、巧妙设计粘贴点。 铲画:在糖画还没有完全变硬时将画轻轻铲下,以免糖画变脆折断。小朋友们要注意铲画时用一只手按住瓷砖再铲,小心不要铲到手。 9.做糖画作文科学老师让我们做糖画,这可难到我了,我一不会烧糖,二不会做画,到底怎么办呢?星期天,午饭后爸爸就让我做糖画了,我心里可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时在想,糖烧热的时候会不会飞到我的脸上。 开始了,我先“指挥”锅“咚”的一声“降落”在灶台上,接着打开开关,只听“嗒嗒嗒嗒嗒……呼”的一声,火像逃出笼子的小鸟一样窜了上来。我拿起糖罐,把糖倒进锅里,一不小心,一块“陨石”一样大的糖掉进了锅里,我拿起杯子,放到水笼头下,接了一杯水,倒进锅里。 只听“滋滋滋……”的声音传了出来,我听见了,心想:“怎么这么快糖就烧好了?不会吧,我水放迟了吗?难道应该先放水,再放糖?”我赶紧把火关掉,火又像逃窜的士兵一样,一下子消失了。这时,爸爸告诉我:“不可以关火,因为糖还没有热透。” 于是我又把开关打开了,“嗒嗒嗒嗒嗒……呼”火又像一名勇士出现了,“滋滋滋……”的声音又传出来了,过了一会儿,水不够了,我只好再加一点水,“滋滋滋”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听着这声音,不停的问爸爸:“好了没有?好了没有?……?”五分钟后,好了的糖水被倒在盘子里,只听他们又在盘子里面发出“滋滋滋”的声音,我突然想了起来,科学课上老师跟我们说,热是可以传导的,那么我准备用铁勺子来做糖画,岂不是会烫到我的手吗,算了,不想了,开始吧,我手一抖一抖的,刚把糖舀起来,又滴了下去,快做吧!我心想,再不浇的话,糖就干在盘子里了,于是我赶紧浇,可是由于我对它不熟,浇出了一个四不象。过了三个小时后,我发现糖,还是又粘又软的,我到底是哪儿做错了呢?。 10.看别人做糖画作文500字保护青蛙 在一声声凄惨绝望地哀鸣中,一只只青蛙成了桌上的美食。 这使好多青蛙于非命,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做法啊!多么令人痛心的做法啊!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农田卫士”。它们专吃蛾、蚊、蝇和稻飞虱等害虫。 青蛙有一双圆而突出的眼睛,视觉很敏锐,能迅速发现飞行中的虫子。大斑青蛙的背部是绿色的,上面有几条黑色的条纹,有了很好的伪装作用,能帮助它捉虫。 捕食时,舌头迅速翻射口外,粘住虫子,卷入口中,百发百中。它一天至少要吃五六十只害虫,一年至少要吃掉一万多只害虫,多么可观的数目啊!青蛙的子女蝌蚪,也有吃害虫的本领,一只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 因此,青蛙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保 护 青 蛙 我发现,现在的人们十分喜欢捕捉青蛙,捉到以后再当作美餐吃了。 我非常难过,青蛙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啊! 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乃“农田保护神”,也是捕捉害虫的“顶级专家”。它的眼睛很大,能够上下左右十分灵活的转动;两条后腿也十分发达,有助于青蛙的跳跃;而青蛙之所以能捕捉到许多害虫,功劳最大的还是它的舌头。 青蛙的舌头很特别,它的舌根长在前面,舌尖长在后头,舌头上还有黏液,捕捉害虫时,青蛙把舌头对准目标翻出来黏液将害虫黏住,然后害虫就成了青蛙的“点心”。 那青蛙到底吃什么害虫呢?实际上,苍蝇、蚊子、蚜虫、蝗虫、等田间害虫它都吃,每只青蛙一天大约能吃上万只害虫,功劳多么大呀!可如今,人们却吃起了青蛙,使好多青蛙于非命,想想看,每吃一只青蛙就要放飞多少只害虫的命啊! 保护青蛙 最近我发现菜市场的角落里经常有小贩在卖青蛙。 一想到这些青蛙不久就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时,我感到既难过,又气愤。 青蛙是一位出色的“捕虫专家”,两只大眼睛圆溜溜的,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虫子。 青蛙的皮是绿色的,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不容易被害虫发现。当青蛙看见害虫时,迅速地用脚在地上用力一蹬,带叉的舌头飞快地从嘴里翻出,粘住害虫,一口吞进肚子里。 怎么样,青蛙还很聪明吧!青蛙以农业害虫为主食,无论是善跳的蝗虫还是稻包虫、棉铃虫,只要它们一出来,青蛙就会马上消灭它们。据统计,青蛙每天要吃70多只害虫,一年可以吃1.7万多只害虫呢。 连它在水里的幼虫都能吃掉水里的微生物,让水变得更干净哩!看,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哇!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 青蛙不但能消灭害虫,而且每到夏季的夜晚,它们就在菏叶上开音乐会。 “呱呱呱”,“呱呱呱”,……那歌声悦耳动听。但随着人类的大量捕杀,青蛙的只数越来越少了。 此时,我仿佛听见青蛙在呼吁:“请保护我们吧!“ 保护青蛙 今天,妈妈喜滋滋地回家了,她手中的袋子里传来几声“呱———呱———”的叫声,妈妈告诉我这里是青蛙,准备来吃的。顿时我伤心极了,快要哭出来了,我看见那一个个小青蛙,就想到桌子上的“红烧青蛙”就给妈妈上了一节“保护青蛙”的一堂课: “妈妈,您都多大了,您知不知道青蛙是益虫,您不是整天叫蚊子、苍蝇多。 青蛙一个月能吃上万只蚊子或苍蝇。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它可以吃掉一些害虫,不让害虫吃掉庄稼。青蛙的舌头有像蜜一样的黏液可以粘住害虫。 青蛙的眼睛很敏锐,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青蛙的外皮是绿色的,在绿油油的农田中,不会被害虫看见。 青蛙的四肢有吸盘,能在急流中穿行。您看看青蛙的功劳有多大呀!您还吃!我再告诉您一些青蛙达到好处吧。 青蛙有130种,它们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里的能手。它们的皮肤上有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可以制造出蟾酥,蟾酥是多种药物的原料,据说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肿的功效,中药里的六神丸、蟾酥丸……等药物。 泽蛙可以治疗疥疮有解湿毒的功效,虎纹蛙则可以治疗小儿疳积症。”妈妈听了我的讲课,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买过青蛙了。 虽然,我妈妈买青蛙不好,但是卖青蛙的人更不好,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青蛙吧! 追问: 是你看到别人保护青蛙,你有什么感受回答: 找不到啦 哇哇 白打了 补充: 一天,王军在河里捉了几只青蛙,高兴极了。回到家,他听到录音机里说要保护青蛙,说它是益虫,是专门吃害虫的,不能抓。 后来,王军从书上又看到要保护青蛙。王军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听录音机、看书上都说要保护青蛙,就想:我应该把青蛙放了,让它多多地吃害虫,这样,庄稼就会长得更好了!他高高兴兴地把青蛙放回了清澈的小河里,青蛙好像在对他说:“谢谢你!” 今天,爸爸带我到乡下舅舅家去。 姐姐一看见我来了就跳了起来,说:“走我们去外面玩。”我们高高兴兴的走出了家门,在玩耍的路上我看见有几个人在渠道里捉青蛙,正在这时我突然想起青蛙是益虫,它能保护庄稼呢!于是我跟姐姐商量了一下就跑过去对他们说:“青蛙是益虫,应该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可他们听都不听,于是我跟姐姐生气的说:“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还能捉小飞虫呢!难到你们教师没教过吗?”他们听了我和姐姐的话,低下了头把他们袋子里捉的几只青蛙全放走了,这时青蛙又活蹦乱跳的回到了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