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紫蓬山的几段话我所生活的城市合肥有着优良的旅游资源,像号称“庐阳第一名山”的紫蓬山,就是个不错的去处,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乘车沿紫蓬大道一路观光揽胜,徜徉在青山绿水间,领略大自然的奇趣,阅读苍松古柏记录下的浩淼史迹,一定会有很多感受.紫蓬山位于肥西县农兴镇境内,主峰海拔188.7米,山底面积6平方公里,因其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泉水清冽,怪石嶙峋,并众多的名胜古迹,于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据说诸多古、近、现代名人曾与紫蓬结缘,在此留下足迹.山上有樊哙墓,鸿门宴中的樊哙长眠于此;吴中周郎少年时曾在此攻读诗文,所以紫蓬山留有大都督的“洗砚池”;许多重要的淮军将领,如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湖南提督周盛传、周盛波兄弟、两广总督张树声等的桑梓距紫蓬山都很近,山以人名,人文荟萃,紫蓬山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了.紫蓬山还是皖中的佛教名山,传说新罗酋王子金乔觉游历于此,见“九朵莲花开佛国,五龙簇珠紫蓬山”,欣然落脚打坐,也称到中国来的第一站,故紫蓬山又称“北九华”、“小九华”.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解甲归田,入寺为僧,重修庙宇百余间.此时,殿阁雄丽,规模宏大,确立了西庐寺为皖中名刹的地位.我是在一个秋日陪同远道而来的几位朋友去紫蓬山的,很好的天气,金风习习,艳阳烁烁,心情便格外舒畅.事先联系了一个在紫蓬山文达学院工作的同学做向导,同学大学时学的就是历史,所以对紫蓬山的掌故传闻很熟悉,而且极其健谈,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几个拾级而行,边走边聊,倒也不觉得累.紫蓬山山门呈宫殿式建筑,三栏四门,颇为雄伟宏大.山门上有“庐阳第一名山”匾额和三副楹联,中间一联是“紫气东来丛林千古毓锦绣;蓬山西去大众十方仰福缘.”同学告诉我们,上下联首字嵌“紫蓬”二字,联中“丛林”语意双关,一指紫蓬山茂密的森林,二指佛教的寺院.另两联分别为:“娱目骋怀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凝神静气听杏雨松风梵呗钟声”;“淮军故里风云际会;林海奇观璀璨明珠”.联语意味深长,字迹虬劲飞扬,朋友连夸上品.沿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湖”.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是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距湖百十米,为“佛园”景区,碑坊大门坐西朝东,门前一对石围栏围护的石狮,两侧山体上或雕或塑着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穿过石雕坊碑,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前行,不久即达“西庐寺”.西庐寺前有一棵马尾松,高十余丈,树身苍老粗壮,直指苍穹,树顶枝蔓横生,有如孔雀“开屏”.佛堂左侧有一棵银杏树,树高10多米,除树干略向一边倾斜,微呈龙钟老态外,依然是树叶稠密,枝蔓托天.同学说这棵银杏树已有500多年历史,被称为“活化石”.西庐寺周围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寺旁的“望湖楼”是西庐寺的最高建筑物.登楼近看大堰湾波光璀璨;远眺巢湖苍苍茫茫,范仲公登岳阳楼“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不过如此.西庐寺是紫蓬山最重要的建筑.同学告诉我们,三国名将李典镇守庐州时,建庙于山巅,祀其七世祖李陵,唐代改建为“西庐禅寺”,因战乱屡经兴废,明末清初,静澄、鉴容及晚清的通圆和尚,各有一次大的重修.据《紫蓬山志》记载:通圆和尚于同治年间在修复西庐寺时,陆续建成殿房124间,计有“大山门五间,中供弥陀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加上大佛殿、后殿、宫厅、禅堂、观音堂,位于二层的八卦亭、钟楼亭、藏殿楼、寮房、通公塔、望湖楼等等,真可谓是殿宇恢弘,气势非凡.寺内收有众多文物,最珍贵的是据说苏东坡的遗物“方宋砚”,佛堂里供奉着“三世佛”像.遥想那时香火鼎盛,香客纷纭,西庐寺为皖中名寺的确实至名归.出了西庐寺折向东南,便来到“仙人洞”.这里怪石嶙峋,石象、石狗、石牛,似真非真,引人遐想.“仙人洞”有东西两个洞口相通,历来是游人到紫蓬山游玩必到之处.古人有诗赞颂这里“怪石嶙峋耸绿崖,天生石洞住仙家.蔷薇烂漫风吹落,洞口蒙蒙看雨花.” 描摹传神,入景入情,咏吟间大有古趣.“仙人洞”的下方有一座古墓,那就是三国大将李典之墓了.遥想李典当年,拥十万雄兵镇守庐州,横槊赋诗,睥睨天下,该是何等英豪!白云苍狗,世态炎凉,如今安眠山下,静观世变,英雄泉下有知,当为盛世含笑九泉了.从李典墓顺道而下,不远处生长着一株五百多个年轮颇似龙颈的“龙颈古榆”,再由“龙颈古榆”向南,行一里多路,即到白云寺.白云寺原名青龙寺,为西汉初年所建,距今已逾千年.相传,宋苏东坡遭贬谪时曾来此避难,并在此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寻访苏东坡遗迹,找这块巨型砚台,曾到此拜谒,并改“青龙寺”为“白云寺”.“白云寺”座落在“千字山”上.“千字山”比“紫蓬山”仅低半米,又名“千童山”、“千子山”,有清乾隆、嘉庆和民国年间的石碑为证.“千字山”双峰并峙,怪石嶙峋,松树茂密,景色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宜人的气候,当地居民称之为“天然空调”和氧吧.清代李恩绶《循李陵山脚上千字山示同游》诗云:“前峰。 2.描写“合肥”的句子有哪些1. 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 2.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3. 合肥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巢湖之滨、濒江近海。 4. 东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 5.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为南豫州南·汝阴郡的郡治之地。 6.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43个少数民族成份。 7. 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 8.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9. 合肥是个好地方。 10. 合肥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镇人口548.4万人,城镇化率70.4%。 11. 合肥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12. 合肥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13. 三国时,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14.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 15. 东晋时,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 合肥之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华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穿城而过,称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经寿县,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此。晋·谢玄在此地以少胜多大败符坚。 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皮革、鲍鱼、木材的转运站。 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使得合肥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 3.描写“合肥”的句子有哪些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巢湖之滨、濒江近海。 东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为南豫州南·汝阴郡的郡治之地。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43个少数民族成份。 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合肥是个好地方。 合肥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镇人口548.4万人,城镇化率70.4%。 合肥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合肥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三国时,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 东晋时,南北分裂,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县废。 合肥之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华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穿城而过,称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经寿县,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此。晋·谢玄在此地以少胜多大败符坚。 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皮革、鲍鱼、木材的转运站。 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使得合肥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 4.去紫蓬山春游的作文45字达蓬山春游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学校组织我们去达蓬山春游.车上,我们兴奋的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大喊大叫,激动的不得了.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金碧辉煌,美不胜收,让人陶醉.车在我们的欢呼声中缓缓停下.老师带着我们按秩序走进了达蓬山公园.刚上楼梯,门口放着的一盆盆美丽的花就映入眼帘.接着,我们先到了猴山.猴子们可爱极了,褐色的皮毛,水汪汪的眼睛,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旁边许多同学都给它们扔吃的.它们可真有趣,我们往里面扔吃的,它就捡吃的,我们扔玩的,它也捡起来拿着玩.看着猴子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我们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就在这时,我看见有一只老猴子躺在顶端的石头上,似乎不愿理会这一切.我使劲揉揉眼睛.发现那只老猴子原来是猴王:断臂猴.猴王眨着眼睛看着我们,就宛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几只小猴子看见猴王躺在上面,便运用它们灵活的手脚爬到断臂猴的身旁拿出我们扔进去的吃的和玩的,都给了猴王.猴子可真孝顺呀.有些人看见这个情景连忙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精彩的画面.待在猴王旁的几只小猴看见有人拍它们 ,就立刻“摆”出一些造型让我们照,真是一群可爱的动物.接着,我们又去了游乐场.还没到,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往里面冲.一进门,我们纷纷把包丢在一边,开心的玩耍起来.我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玩“惊险浪桥”有趣极了.我们还玩了“惊险上下梯”这梯子很难通过,一不小心,就踩进了坑坑洼洼的小洞里.可时间这顽皮的孩子是不会看着我们玩的,它不停的跑.结果,不一会儿,我们就要去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又围着 一片零乱的石头玩,爬上爬下,刺激极了.因为,只要一个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虽是这样,但我们太调皮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快乐.爬上去又跳下来.好玩极了.有些男生还带着饭坐在上面的石头上吃呢!后来,我们还玩了许多游戏,拖着欢乐而又疲惫的身躯依依不舍的上了回家的车.在车上,同学们不知是累了还是怎么,都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起来.慢慢的,我也闭上了眼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校后,我们都在议论春游,有些人说猴子们好有趣,有些人说游乐场好好玩——老师望着我们也笑了.这次春游真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