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送别的唐诗宋词.带解析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之所以称为三叠,是因为这首作品常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八度大跳和连续反复的呈述,显得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 《渭城曲》是诗人王维为送友人赴西域而作。渭城为秦朝都城咸阳,从此地出发,穿过阳关便是荒凉、空旷、漫无边际的塞外西域。因此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凝聚了诗人全部的深情厚谊。这里不仅包含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远行者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表达了作者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感情。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来又被谱入琴曲,曾以琴歌的形式广为流传,自唐宋以来有十几个不同的版本。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2.关于送别的古诗名句要作者和出处谢谢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4、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山中送别》)5、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唐.王维.《送别》)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王之涣.《送别》)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1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1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有什么要求可以追问我或私信我~有问题可以把鼠标移动到我头像可以看见:求助知友,点击即可~满意的话请点击左下角【采纳为满意答案】。 3.描写送别的宋词词: 1.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2.雨霖铃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4.有关于送别的诗,以及作者和示意~~(至少3首)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句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汪伦踏歌而来送行的场景,表达了汪伦对诗人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怀。后两句诗人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之深,然后笔锋一转用“不及”两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汪沦的友情这看重。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孕含着作者的一片真情厚意,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5.有关送别的宋词柳永 雨零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旦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宴几道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金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宴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送别的宋词鹧鸪天 --- 别情 (聂胜琼) 玉惨花愁①出凤城②,莲花楼③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④,别个人人⑤第五程⑥。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作者简介】 聂胜琼(生卒年不详),长安名妓。后嫁李之问。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关于送别的诗词2首,要带诗人简介,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