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秋天的诗句悲观

1.关于秋的乐观的与悲观的诗句

乐观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悲观的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写秋的好句子(要悲观一点的哦)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

上 了凋敝的颜色。

秋天的美,风知道。草尖叶上,一只临风的蝶,快乐的舞步,月影里浅唱,为一缕清香,留一记香吻,享一季风华,挽一世痴语,陨落成冢,续一个来世的春梦。

远远的河町,袅袅的炊烟,偶尔传来孩童的嬉笑,阳光柔和,喧嚣渐远,这一刻宁静安详,温柔舒缓,快乐的风儿带着菜的香味,柔软的像一缕呼吸,不经意的把思绪扬起,又缓缓放下。那一片片泛黄的梧桐叶,就像利箭一样,无情地摇落下来,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

那些惧怕冬天的候鸟,也毫不吝惜地飞往了南方,只留下空旷的秋叶,静寂的落寞。

花落是憾,落花是美,

眼看花瓣在秋风中飞,

那姿态美得让人心碎.

往日的繁华,

就这样凋零,

就这样消逝,

只留下

残花,余香.

3.关于秋天的悲观文章

枫叶开始泛黄.被风吹落一地, 被冷冷残霜打湿,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卑微. 黄昏的一束残光也渐渐消逝。

人、静了。寂寞、开始唱歌了~入夜。

月色朦胧,微风轻轻地掠过,落了一地的芬芳,搅乱了我止水的心。

寂寞,在这迷离的夜犹如浮萍瞬间蔓延了我整个心湖。每一个寂静的夜,孤单开始发酵。

而我、只能一口一口吃掉这些隐忍的忧愁~是谁说过:时间是治愈伤口最好的良药。又是谁说过: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那么,伤口是不是就只是自己脑海里虚幻存在的不可名状的未知体。时间只是让人心里上依赖而存在的……如果是这样~那、我完好无损?在每个星光坠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寂寞,就开始一遍一遍的唱歌~轻轻的、狠狠的,那么不容人选择。当眼泪滑落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要坚强地流着泪笑着走过每一个悲伤与寂寞…我是寂寞的,内心是排外的,愤世嫉俗的我总是活在太自我的世界里,游离在这个让人感觉烦躁的城市,这个城市太拥挤,拥挤的似乎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城市又太空旷,空旷的只剩下一个人的世界一天了,在自己的房间整整呆了一天了,饿了,却没有胃口,就任凭呐胃遭受着我的折磨,坐在电脑前一天了,什麽都没做,只是默默的对着电脑发呆,打开呐习惯性的忧伤音乐,听到第一首眼泪就悄然滑落一个下午,整整一个下午的眼泪,枕头被打湿了半个,却还没有停下,我不知道今天为什麽会这样,为什麽眼泪会突然变多,难道是因为水喝多了,眼泪也会变多吗?寂寞,或许也是一种美丽。

浮华的背后,原来藏着悲怆 繁华落尽后,原来只剩下虚情。 夜深了,我睡不着一直都认为夜晚是一个煽情的时段,在楼上看着窗外的灯火摇曳,心,宁静的似一泓湖水。

总是在夜晚的时候才感觉到城市的寂寞,电波在城市的上空回旋,只是让这座城市显的更加寂寞。每天行色匆匆只是为了掩饰住内心的寂寞,我开心的笑着,我忙碌的学着,所以我以为我真的不寂寞了,可是当一个人,看着这座城市的灯火,听着这座城市的声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依旧还是一个多情的人……浓浓的夜色,将我包围,寂静.一片死寂. 所以寂寞。

或许,寂寞也是一种美丽。 我在冷冷的秋风中,享受一个人的寂寞。

我在黑夜里静静地品味着美丽的孤独。寂寞与我如影随形。

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欣赏城市的夜景,虽然并不漂亮。如果能让我选择一个停留的时间,那么我愿意时间永远的停在此时此刻。

一个夜晚的宁静,一个城市的寂寞,一个人的孤单……心情如此悲伤,却恋上与寂寞的对白,因为我学会了,习惯寂寞……寂寞是一种美,是一种只能静静欣赏的美。可以远觑而不能亵玩,可以享受而不能超越。

无情的空虚又紧紧的围绕着思绪,心的呼吸在夜的沉寂中沦陷,重重地,胧在眼前,被束缚的思想,在心暗暗地哭泣中挣扎,再挣扎……寻找心灵的出口,再次迷失沦陷在一个个不现实的梦中,寻找心灵契合的文字,作茧自缚。藏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自导自演一出悲剧,浅唱没人懂得的悲伤,寂寞与我作伴。

黑的夜,去感受,伸手不见五指的悲凉,凭着感觉,擦拭眼角的泪水。原来,脆弱一直缠在身边,爱上寂寞,才发现。

其实,不是寂寞来找我,而是我一直不愿离开寂寞,漆黑的夜里,你听——寂寞在唱歌。又一个秋天 又一个落叶纷飞的日子 又一颗被伤的心 又一张刚刚哭泣过的脸 又一个被秋天遗弃的人 拍打拍打我的小翅膀,鼓起勇气迎着秋天飞去,满天好似雪花的落叶,使我内心深处那无与伦比的悲伤从心间涌起~!我是否喜欢这寂寞的秋天?连自己都有点怀疑了,每次美好的记忆都是从秋天开始,也结束于秋天,而07年的这个秋天把我的心彻底击碎! 不再有对你的感觉 不再有曾经的思念 不再有对每个人那份真心 不再有那撕心裂肺的痛 只剩下一颗从此孤寂的心 静静的看着天空,想着那曾经让自己迷失自我的人,开始慢慢的把他放进心里,不再想去拥有,想让他成为我永远的回忆,想让他成我内心深处最美的风景线,忘不了那段刻苦铭心的爱,但还是要把他藏起来!说实话今晚我没想要写点什么的,我也很久没写了,可今夜的雨却突然打湿了我的心情,我感到此时的我是那样的孤寂和伤感,这一切都是这恼人的夜雨惹的祸吧! 我是一个敏感而又喜欢怀旧的人,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喜欢秋天,着了魔似的喜欢秋天的一切,秋叶、秋雨。

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样的让人忧伤。又是满目的黄叶,又是凋零的季节。

行走在秋日的街头,心中平添了几分忧郁和惆怅,抬头望天,残阳如血,低头看地,满是枯黄的落叶,秋天,真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 很多时候沉醉在旧时的记忆里不愿醒来,所以总是莫名的生出一些伤感.我的情绪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感染,可能是自己性情里多了一些悲观的因素,所以喜欢那种忧伤的氛围,在这种时候又总能勾起一些伤心的回忆,而生出更多的悲伤.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说实话今晚我没想要写点什么的,我也很久没写了,可今夜的雨却突然打湿了我的心情,我感到此时的我是那样的孤寂和伤感,这一切都是这恼人的夜雨惹的祸吧! 我是一个敏感而又喜欢怀。

4.关于秋天悲哀的古诗

《书河上亭壁》宋 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悲哀的古诗呢?

因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5.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6.能给一首描写秋天的中国古代诗歌吗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借秋声抒发了自己的豪兴。一叶而惊秋,多少人面对秋景难以控制悲凉的心境,而刘禹锡则抑制不住内心的独特视角和励志精神,强调秋天并不毫无生机可言,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大家看那只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作者:倪其心)

7.有关秋的诗句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凭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早秋》 作者: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描写秋天的送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描写秋天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①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闲闲:从容貌。

迢递:远貌。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赏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

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

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秋登兰山寄张五①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②。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③。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④。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⑤。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⑥。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

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注释] ①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

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边的白鹤山。 ②北山:当。

8.求体现乐观/悲观的古诗词

乐观的

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观的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描写秋天的古诗带诗意

《秋歌》写的是全长安的妇女,她们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为“万户”妇女的美是不能用简单几行诗描绘得出的,诗人便从那情,那事写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一片月既是那清凉的秋月,又代表了长安妇女的一片勤心、爱心、思心。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

《秋歌》

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关于此诗结尾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评说。清人田同之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含浑无尽。”沈德潜说此诗后两句“不言朝廷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