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隆诗渡黄河是什么清代康熙皇帝于一六九七年亲征葛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渡黄河》: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 途经黄沙古渡时,还写了《自宁夏出塞抵湖滩河朔作》诗: 潆回大野势几曲,沙岸颓突还笼葱。 乱柳排生枝干密,中有巨鹿藏榛丛。 以此来描述黄河景象和黄河沿岸的生态。 黄沙古渡生态建设公司重修黄河渡口时,幸然发现了康熙帝亲笔所书的“古渡”石刻,现原样恢复到黄河古渡口处,以示纪念。 2.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诗句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 乾隆皇帝下江南写下了《入山东境》、《过德州》、《老黄河》、《平原行》、《过济南杂诗》、《望岱庙》、《蒙山》、《过沂州》、《郯城道中》等诗。 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诗句: (一) 乾隆下江南诗一首(转载于网上) ( 爱新觉罗——弘历) 金山珠影几千秋,云索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望江南三千里,近观湖北十路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二) 乾隆游江南诗有赏 红球日出映朝辉,翠竹格高都算威。 山水清奇居华首,长江吹笛世间微。 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 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 (三) 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3.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诗句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 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乾隆皇帝下江南写下了《入山东境》、《过德州》、《老黄河》、《平原行》、《过济南杂诗》、《望岱庙》、《蒙山》、《过沂州》、《郯城道中》等诗。 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诗句:(一)乾隆下江南诗一首(转载于网上) ( 爱新觉罗——弘历)金山珠影几千秋,云索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望江南三千里,近观湖北十路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二)乾隆游江南诗有赏红球日出映朝辉,翠竹格高都算威。山水清奇居华首,长江吹笛世间微。 庐山自有千情托,瀑布能无百种祈。陶醉佳诗常记脑,又当提笔雨纷飞。 (三)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4.乾隆诗渡黄河是什么清代康熙皇帝于一六九七年亲征葛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渡黄河》: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 途经黄沙古渡时,还写了《自宁夏出塞抵湖滩河朔作》诗: 潆回大野势几曲,沙岸颓突还笼葱。 乱柳排生枝干密,中有巨鹿藏榛丛。 以此来描述黄河景象和黄河沿岸的生态。 黄沙古渡生态建设公司重修黄河渡口时,幸然发现了康熙帝亲笔所书的“古渡”石刻,现原样恢复到黄河古渡口处,以示纪念。 5.古人写关于泉城的诗句古人写关于泉城(济南)的诗句如下: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唐)李白《昔我游齐都》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唐)杜甫《登历下古城》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唐)杜甫 青山何重重,行进士囊底。岩高曰气薄,秀色如新洗。——(宋)苏辙《灵岩寺》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宋)苏辙《北渚亭》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岩青霭落潺丢。——(宋)王安石《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宋)曾巩 《趵突泉》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束野岸,鹊山溪黛入晴天。——(宋) 曾 巩《鹊山亭》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金)元好问《济南杂诗》 羡煞济南山水好,几时真做济南人——(金)元好问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元)赵孟頫 《趵突泉诗》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元)张养浩《登汇波楼》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元)张养浩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明) 胡缵宗《咏趵突泉》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明) 王世贞《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 窈窈寺门敞,苍苍山径微。风轻不落帽,云近忽凝衣。——(明)边贡 《登千佛山寺》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层层。横桥积雨斜仍断,卧石临溪净可凭。——(明)边贡《泛湖次暮春佛寺韵》 夹岸人烟水四围,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楫鼋鼍出,树底鸣榔鸟雀飞。——(明)李开先《白云湖夜泛》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明)晏 譬《北珍珠泉》 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清)爱·玄烨《观珍珠泉》 济南名泉多,岳阴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与珍珠。——(清)爱·弘历《题珍珠泉》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清) 顾炎武《济南二首》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清)顾炎武《赋得秋柳》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秋云拂镜荒蒲芡,水气销烟冷画图。——(清) 黄景仁《游历下亭》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清)蒲松龄《珍珠泉》 潭西精舍听泉声,七十三泉新得名。润物始知流泽远,出门无失在山青。——(清)郝植恭《五龙潭七十三泉》 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纡。更无山附始知峻,尚许客登何患孤!——(清)黄景仁《华不注》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清)王苹《客有询济南风景者》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清)翁方纲《千佛山》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铁保 泉城,是济南市的别称,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5A级风景区,内含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气候属暧温带,四季分明。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连京津,南接沪宁,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华文明中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第11届全国运动会和第7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 6.和银川有关的诗句1、《银川怀古用诸公韵》近现代:张海鸥大漠霜秋冷夏山,长河依旧带沙盘。 边风又落潇潇雨,塞鸟还飞漠漠田。几处军魂萦细柳,何时线画暗苍岩。 贺兰多少兴亡事,雁过无痕月在天。释义:无边无际的沙漠到了秋天山上会结霜,也会变得寒冷,河流却只能一直盘踞在沙漠之中。 边防的地界吹起寒风,也下了一场大雨,边塞的鸟儿在沙漠的上空来回徘徊。沙漠之地的好几处军魂游荡在杨柳之间,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苍岩安息。 贺兰山上有很多关于兴亡的故事,却在时间长河当中没有留下痕迹,只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2、《菩萨蛮 其二》清代:樊增祥离肠九曲河中水,一宵流过银川尾,水北是丹州,东风昨夜柔。 湘屏围六曲,楼上春人独,无绪对春山,画眉人未还。释义:离别的愁肠就像九曲河中的水一样多,一夜流过银川的边界,河水的北边是丹州,昨晚的东风比较柔和,湘江被六曲包围起来,楼上那个孤独的人也没有心情欣赏春天的山景,思念的人儿还没回来。 3、《吴江夜作》近现代:张鳦生信是吴江好放船,烟迷城郭水迷天。岸头塔小疑人立,寺外松孤似鹤眠。 明灭灯光浮玉阙,万千星影曳银川。飘零一剑将何去,慷慨高歌且扣舷。 释义:相信这是吴江好放船,浓烟迷城水迷天。岸头塔小怀疑人立,寺外松孤象鹤睡觉。 明熄灭灯光浮玉阙,万千星星的影子拖银川。飘零一把剑将何去,慷慨高边歌边敲着船边。 4、《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清代:弘历卧波桥影亘银川,寒食风轻稳度船。赐火那须资蜡烛,绿榆无树不新烟。 释义:波桥的影子一直卧在银川地界,寒食节来临,风儿轻轻吹过,船还可以稳稳渡河。即使恩赐再多的柴火、蜡烛等物资,那一大片绿色的榆树也不会再发出新的枝芽。 5、《随“诗旅团”自银川至额济纳旗客途走笔》近现代:熊东遨一串驼铃入混茫,此行真欲破天荒。数声寒雁秋云白,千里横沙塞草黄。 食野诚如诗所道,开边代有国之殇。光阴只是寻租者,赚取人间百样忙。 释义:一个串驼铃声入混模糊,这行真想破天荒。几声寒雁秋云白色,千里横塞外草黄。 食野正如诗中所说,开边代有国之殇。光阴只是寻租的,赚取人间百样忙。 7.青山绿水下一句的诗句下一句是:白草红叶黄花。 出处:出自元代白朴《天净沙·秋》。 原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创作背景 白朴《天净沙》共四首,这是第三首,主要写秋景。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写秋的诗歌 1、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黄昏时分,一群乌鸦落在老树上,缠绕着枯萎的藤蔓,发出悲伤的叫声。桥下的水沙沙作响,桥旁的农舍冒出烟来。在古道上,一匹瘦马在西风中挣扎。日落逐渐失去光泽,从西边落下。在凄凉的夜晚,只有孤单的游子在远方徘徊。 2、元代朱庭玉《天净沙·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3、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