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壮族三月三的诗句

1.广西壮族三月三 诗歌

我爱这漫天翻飞的大风车

我爱这鸳鸯戏水的绣花鞋

我爱这古色古香的“蓝靛色”

我爱这情意绵绵的彩绣球

我爱这流光溢彩的三月河

更爱这满山情深的三月歌

一首首“颠罗颠罗那”的神曲

一曲曲“哎依呀” 的美妙旋律

似乎看到歌仙刘三姐摆设的擂台歌圩

搅乱了王母娘娘蟠桃会的盛况

陶醉了成千上万远道而来的五彩歌迷

把远方贵客的脚步粘贴在这遥远的桂西土地

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热情豪爽

把幸福和亲情溶入五色飘香的糯米饭

把祝福和友情装进大红大紫的彩鸡蛋

把吉祥和欢乐藏满孩童的花肚囊

把美酒和佳肴敬献给父辈和兄长

爱情和友谊表白得淋漓酣畅

这里的排歌如海

这里的人流如潮

这里的阳光灿烂

这里的月儿明亮

只要太阳光辉和月亮柔情洒满的地方

三月三歌节就成了人们心中一份永难割舍的情感

这里的歌声寄寓着壮家人的美好理想

是壮家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更是壮家人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希望

嘹亮的歌声唱出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风尚

小康和谐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2.关于三月三的诗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杜甫的诗《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三月三日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3.三月三谚语童谣诗歌

古诗:《蚕丝歌》——南北朝·鲍令晖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野蚕》——唐·于濆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唐·蒋贻恭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元·王冕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

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

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簇蚕辞》——唐·王建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

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

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

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谚语:小蚕保苗,大蚕壮膘。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要得富,种桑树。宁叫蚕老叶不尽,不叫叶尽老了蚕。

小蚕放山腰,三眠放山脚。童谣:《做天难做四月天》: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卖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望采纳 谢谢 祝你生活愉快。

4.三月三谚语童谣诗歌

【谚语】:1、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2、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3、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4、三月三,小鬼闹翻天。

【诗歌】:1、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叶调元《汉口竹枝词》

2、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3、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4、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知识延伸】: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参考资料:/link?url=VwQJrJI0ObnjAIEAZuLZCX_wTs6-24RzAyAtuIBJN-HMGSgMIeeJuOsT_dVb8Q9L-_YDTnNLK3sgP0qDAs0-GMA7NeMVLLaXjXXsD5HDWXq

5.壮族“三月三”作文

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

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6.有关壮族的诗歌

柳州峒氓(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 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 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 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 欲投章甫作文身。“绿绿山坡下,清清溪水旁。

长棵大榕树,像把大罗伞。山坡好地方,树林密麻麻,鹧鸪在这儿住下,斑鸠在这儿安家”。

这是壮族著名诗人韦其麟创作的《百鸟衣》一书卷首的一段诗。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间传说写成的故事诗。

《百鸟衣》在中国当代文学诗歌创作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韦其麟创作的叙事长诗《百鸟衣》曾被译为英、法、意、日等十三个国家的文字,在国内外广为传颂。

韦其麟是广西横县人,壮族著名诗人。从1996年至今连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曾任广西文联主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