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选最好的注本

1.比较好的宋词选本有哪些

朱孝臧选《宋词三百首》。

该版本突出选格律派的作品,以吴文英名列第一,计二十四首;周邦彦次之,凡二十三首;姜夔再次,录十七首。而欧阳修仅有九首,柳永十三首,秦观仅有七首,苏轼仅十首,辛弃疾仅有十二首。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

这部《唐宋名家词选》,选录自唐迄宋九十四位著名作者的七百零八首词。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都具有其代表性,特别是对于词的句读和韵位,编选者还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的格律,也可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

2.宋词选怎么样

词律——词的起源 词是诗的发展,是以诗为基础而演变形成的,同时又与音乐有紧密联系。

这种联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先有诗而后制成配乐,音乐要较多地照顾诗歌的形式特点;二是先有音乐曲谱而后有诗,则诗歌就必须适应音乐曲调的要求。如《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

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乃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从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

因它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分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

“词”就是这样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的。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词,既然是和燕乐相配的歌词,那它的准确名称就应当叫“曲子词”。“曲子”是指音乐部分,“词”是指文辞部分,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清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艺概》),故“曲子词”这个名称,清楚地说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 中唐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定型。

当词谱还存在的时候,作者写一首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谱(即歌谱),然后按照它对声韵的要求去配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才能协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写词又叫做填词,或叫做倚声。

宋代以后,那些与词相配的乐谱逐步亡佚,后人作词。就不能再按谱填词,,而是按唐宋人的词来填词;即是说把词作为跟音乐完全脱离的一种旧体格律诗看待,把词律化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故词律与诗律一样,只涉及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 词律二——词的分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一、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或可分为小令、慢词。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二、词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又因分段关系,还有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终了,正跟现代歌曲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

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

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 1、单调 不分段的词即为单调,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 2、双调 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为双调。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字数不同的如《菩萨蛮》,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3、三叠 三叠就是三阕,不多见。

如《瑞龙吟》、《兰陵王》。如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做“双拽头”。

4、四叠 四叠即分为四段。四叠只有《莺啼序》、《胜州令》(215字)两调。

词律三——词牌的来源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别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以下几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

3.求比较好的宋词鉴赏的书籍,越全越好

如果不要求特别专业的词论活着鉴赏,我推荐你可以看看胡云翼先生的《词选》和《宋词选》。《词选》这本选词比较广,从中唐最初的民间歌词到南宋末的优秀作品都有录入,《宋词选》只录入宋词,且多是豪放词,但是这本词选的解析更加详细,对词人的生平也都有概述。胡云翼先生的《宋词研究》里面也有一些针对个别词人的词作做整体性评价鉴赏的论文,苏辛之类大家的作品都有专门的论述。

此外有一些专业性强一些的诸如《人间词话》、《白雨斋词话》、《词论》、《词综》、《论词杂著》之类,这些著作不是对作品做鉴赏,大多是评析具体某位词人,当然这些评析其实也得建立在具体作品的基础之上,而且评析也多偏向词论范畴了。看这类词论著作之前最好读完甚至背下诸位词大家的作品,再看相关的评论会比较好体会。

4.谁有钱钟书的《宋词选注》的读后感或者是它的评价

看钱先生的《宋诗选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兴趣很浓,还抄了很多好诗到日记本上.读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钱钟书先生评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时的语言风趣幽默形象.无疑,很多语言是钱氏风格,他人绝对讲不出这样的绝妙好词来.

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宋朝诗歌的风格流派和风格流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毕竟人的趣味应该是多样的,山谷的老辣拗体固然出人一头地,苏轼的诗歌比喻络绎固然胜人一筹,但永嘉四灵的诗歌却也清新灵秀.钱钟书先生对各家各派都没有什么偏见.他在诗歌注解中表现出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个小诗人尽管其它诗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诗也可入选,象柳开的诗.而一个大诗人尽管有很多好诗,但存在的诗歌上的缺点,钱钟书先生也会提到.同时在评介时候也注意到坚持辩证的观点,每一家诗歌的利弊基本都讲出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钱钟书先生的眼界是广阔的,他对宋诗的评价是放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每个人的诗承和对后来人的影响基本都被他说到了,一些诗句的历史衍变也被他指出来.这样读者就不会只被宋诗狭隘住,而能够将眼界放开,会通古今,熔炼百世,触类旁通,系统条理地领会宋诗的发展风貌,这种治学精神在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唐诗第一,宋诗第二,清诗第三.如何恰当地评价宋诗是个很不容易的问题.在这方面,钱钟书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个《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单干,其中绝对找不出抄袭的痕迹,不象现在很多学者那样干着“文抄公”那样不光彩的事情.同时钱钟书先生对宋诗也很不满,但又迫于组织单位上的任务分配和政治风气的压力,这个《宋诗选注》写起来也是很不痛快,写不来也不太如意,特别是对诗歌的选择上.正如全书充满着幽默的笔调,但实际上其中更反照出钱先生的无奈和压抑.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钱氏作品要到后来出版的《宋诗纪事补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过我还没看到).诗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写出来的诗不能令人满意,这就要进行诗歌批评,指出好诗到底好在哪,坏诗坏在哪里.要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我认为《宋诗选注》还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为钱先生有很高的文艺鉴赏能力,这种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在《宋诗选注》对诗人的评介中也可看出评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对每首诗的艺术特点并没有说明.虽然这样,其中还是可以看出评介者平等的眼光,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转益多师是汝师,百花酿蜜,方有如许的甘甜.这部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规矩为前提,能规矩方能跻得大自由.这不仅是对艺术,对于生活都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5.如何挑选《唐诗》《宋词》之类书籍

读书要能读懂,我想如果你有时间就买一些没有注释的,

这样就可以学的更快,到悟不出来时再看看别人的观点,收获会更多!!!!!!!!!!!!!!!!!!!!!!!

我对古文化特别感兴趣,喜欢买这方面的书。但是一直没有遇到比较好的。

现在的人太不负责任了,《静夜思》里面的“床”都不知道怎么解释,就敢出书。我最满意的还是80年代的岳麓书院出的竖排版《唐诗三百首》。但是苦于没有赏析和解释,想找一本较好的。

还有就是,那个出版的这类书比较好?

谢谢!

问题补充:我是很认真的,

不懂不要乱答,不会乱选答案的。

无满意答案就是分数烂掉。

乱七八糟的算什么!

我都买了6本唐诗了。就是不满意。

BS乱答的,尤其是3楼,放个易中天干什么啊。

大家回答很积极啊。

不过我是不在网上读书的。

古文应该在一个比较宁静的地方读吧。

不要再告诉我三百首之类的了,我当然知道是选出名的。

我是说那个版本好。

谢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