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亭字的古诗句1、《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话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翻译: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4、《忆江南词三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5、《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白话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有关亭子的诗句1,《西亭子送李司马》唐代 岑参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译文:高高的亭子位于郡城以西,直上千尺与那浮云相齐。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3,《山亭夏日》唐代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亭子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4,《丰乐亭游春·其三》宋代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 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 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苏溪亭》唐代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译文:苏溪亭子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3.描写亭的诗句要注释,要有地点的和亭名的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这么多,找注释实在受不了了啊。 4.关于小亭的诗句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三、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四、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唐·白居易《江亭夕望》 译文: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5.有关离亭、客舍的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③。 (注:①少府:唐时县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 ②辅:护持,夹辅。 ③无为:不要。)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川”一作“蜀州”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赠汪伦》 【唐】李白 【译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6.有关“亭(长亭)”意象的诗句及评析1、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1)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翻译: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极为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3)评析:主人公此刻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 可是归程在哪里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主人公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2、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杜甫《曲江对雨》(1)原文: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2)翻译: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3)评析: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 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 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3、孤山寺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翻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3)评析: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3)评析: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1)原文: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翻译: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3)评析: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扩展资料: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 ——王国维《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3、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晏几。 7.醉心亭记翻译滁州的西南,泉水的边上,欧阳先生(欧阳修)担任太守的第二年,建造亭子叫做“丰乐亭”,并亲自写了记文,来宣扬它的名字和意义。后来又在丰乐亭的东边,几百步远,在山的顶上,建造了亭子叫做“醒心亭”,让我来写文章记下来。 凡是欧阳先生和本地的宾客者出游,必然到丰乐亭饮酒。有时喝醉而且感到疲劳,必然到醒心亭眺望,来观赏群山相环,云烟相连,旷野无边,草木众多而且泉石美观,所看到的使眼睛明亮,所听到的使耳朵灵敏,因此他的醉意就会突然醒过来,更加打算长时间停留而忘记了回去,所以用亭子的用处来命名它们,抄写了韩退之(韩愈)《北湖》的诗句回去。啊!这真能算得上善于从山泉之间找到乐趣了。 虽说如此,欧阳先生的寻找乐趣,我能写出来,我们的长官在上面悠闲游玩无为而治,我们的百姓在下面自给自足而没有缺憾。天下的学者,都有才能而且品德好;少数民族、鸟兽、草木的生存,都各自得到了自己的方便。欧阳先生向东出游,一座山的角落,一眼泉水的旁边,难道这是先生的乐趣所在吗?其实是先生在这里表达胸臆罢了。 像欧阳先生这样的贤能,韩愈死后几百年才出现。如今一同出游的宾客,后不知道遇到先生非常难得啊。往后上百年、上千年,有倾慕先生的为人的,看到先生出游的足迹,想要见到他,就会产生遥不可及的感叹,然后才知道遇到先生是多么难得呀。所以一同出游到这里的人,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而我,又能够用文章把我的名字放在先生文章的后面,怎么能不高兴并感到庆幸呢! 8.醉心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