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人林甫

1.宋代词人李子仪的生平

Li Zhiyi

李之仪

(?~1117)

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

山东)人。哲宗元□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

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

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

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

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就卜居其地。

李之仪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

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

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

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

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象晏殊、欧阳修那样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

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

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

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

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

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

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

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

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

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

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今二

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

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

《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2.宋代词人孙道绚的简介及作品

孙道绚(约公元1131年前后在世) 号冲虚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黄铢之母。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三十岁丧夫,守志以终。生平著词甚富,晚以火毁。铢搜求流傅于人口者,仅得六首。张世南《游宦纪闻》录其悼亡一首,最为人所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了五首。赵万里辑本存词八首。《诗人玉屑》也记载了她的诗词片断。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载黄铢于绍兴三年亲录其母词稿,略云 :“先妣冲虚居士,少聪明,颖异绝人,于书史无所不读,一过辄成诵。年三十,先君捐弃 ,即抱贞节以自终。平生作为文章诗辞甚富。晚遭回禄,毁弃无馀,此词数篇,皆脍炙在人者。因访求得之。”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

夜半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滴滴金(梅)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绩。

醉蓬莱(力修宝学贤表宴胡明仲侍郎,遣歌姬来乞词,作醉蓬莱令歌之)

看鸥翻波溅,苹末风轻,水轩消暑。

云叠奇峰,破桐阴亭午。列岫连环,溜泉鸣玉,对幅巾芒履。

况有清时,风流故人,剧谈挥尘。

才冠一时,论高两汉,书扇豪踪,吐凤辞语。

书锦归来,庆长年老母。且尽绿尊,莫怀归兴,听扇歌高举。

会见登庸,泥封诏下,促朝天去。

菩萨蛮

栏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曲琼闲不卷。沈燎看星转。凝伫小徘徊。云间征雁来。

少年游(葛氏侄女子告归,作少年游送之)

雨晴云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正雨后、梨花幽艳白。悔匆匆、过了寒食。归家渐春暮,探酴醿消息。

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醉思仙(寓居妙湛悼亡作此)

晚霞红。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

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

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如梦令(宫词)

翠柏红蕉影乱。月上朱栏一半。风自碧空来,吹落歌珠一串。

不见。不见。人被绣帘遮断

3.宋代著名词人吕本中的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为南宋初道学家,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

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元,以忤秦桧罢职,晚年深居讲学。

诗属江西诗派,作有《江西诗社宗派图》、《东莱集》、《紫薇诗话》,词集《紫薇词》。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既是诗人又是词人,在两宋之间却均数不上第一流,他平生对文坛影响最大的事,倒是少年时的一次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主,下列陈师道等 25人,称之为“江西宗派”,从而给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一个诗派确定了名称,在诗史上足以大书特书。因为这“定鼎之功”,吕本中自己身后也被补入了江西诗派之中,成为其重要成员之一。

以黄、陈为首的江西诗派,风格瘦硬奇拗,法度森严,吕本中学诗却不是亦步亦趋,他曾引前人论诗的话:“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 ”提出自己的“活法”说,也即是一种自然流畅之美。

这种特色,在他的小词中要比诗中体现得更为鲜明,这一首带着民歌风韵的《采桑子》,就完全当得起“流美圆转如弹丸”的赞誉。 钱钟书论诗歌修辞,有“喻之二柄”、“喻之多边”的分类,同样的事物,可以作为褒贬、喜恶之情迥然不同的比喻。

周振甫举这首《采桑子》为例,正是比喻既具二柄,又具多边的典型显例:“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

下片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

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

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

因此吕本中这首词,不但在词坛上有“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曾季狸《艇斋诗话》)之誉,在修辞学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 吕本中虽生当南北宋之交,词风却仍继承晚唐五代以来的风格,以流动明畅、清丽自然见长,其词集《紫微词》一共存词二十七首,只有一首长调,其余都是小令,似乎有点跟不上长调盛行的时代潮流。

这与他一生致力于诗、填词不甚用心有关,但到了身后,却似乎词作比他的诗作更为脍炙人口,也许正是因为不甚用心去经营,反而别有风味吧。他是程氏理学的传人,学者称之“东莱先生”,性格坚毅,气节刚直,在南宋居朝时敢于触犯权臣,词中却没有那股严肃的劲儿,后人评他:“直忤权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评论者常常讶于文品与人格的相异之处,其实这种不同,只是作者无意识流露出的心灵另一侧面。 就象他所宗的道学先师程颐曾经赞赏晏几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样深挚幽微的句子一样,吕本中本人也是小山词的爱好者,他最爱诵读小山词,“以为有思致”。其词作也有近似小晏的一面,总是追忆昔日的一段情事,不胜怅恨惘然,如这首《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在另一首《浪淘沙》词里,他也说:“旧时心绪没人知。

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这段情事显然已无可考,他总是以梅花或者牡丹来比喻那个“伊人”,又总是叹息“百年心事老相催”、“平生相与意,老病犹堪记”,少年时的旧欢如梦,已是前尘往事,隔着南北宋的时代划分,隔着江淮天堑阻断,再也追不回来。

他自己也明白:“对人不是忆姚黄。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虞美人》)和小山一样,他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一段旧情,而是包含着昔年所有的温馨幸福,小山是“华屋山邱”,由富贵至落魄,他却是更深切的经历过人间沧桑、天翻地覆之痛。他的词作追思多而写实少,但南渡凄怆之怀,在他词中也有直接的流露,如这首《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原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这是他南下逃难,流落在江南旅途之中所作,和他同时期诗作之中的慷慨悲壮之音不同,这首小词却是凄婉哀伤的,怀念业已失去的安裕的家园,纵使到了“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地方,也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凄凉的旅客。

吕本中的祖籍本是寿州(今安徽寿县),原本也算得上是南方人士,但自祖辈起就居住在京城开封,已成为帝辇下的百姓,自然将“中原”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当金兵南下攻宋围城的时候,四十四岁的吕本中正在汴京城中,和千万京师子民一起亲身遭受了兵火的洗礼,看着这一座繁华名城变成人间地狱。

李心传《系年要录》中如此记载当时围城的惨状:京城外坟墓尽被发掘,棺材被取出来当作马槽,尸骨抛弃遍野。城内瘟疫流。

4.北宋词人贺铸为何被称为“贺梅子”

北宋著名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宋 太袓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他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 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他善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风 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其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与婉约派的秦观、晏几道接近;而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与豪放派苏轼接近。 其词作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踏莎行•杨柳回 塘》三首为最著名。

《青玉案•横塘路》全词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再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 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因该词结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熟时的连绵淫雨,来博喻闲愁纷繁,乃千古 绝唱,贺铸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贺梅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