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蝶恋花 ·柳永》作者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 (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 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 《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公元987年,宋朝皇帝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旧主……他也是在畏畏缩缩的倦曲中度过他懦弱的一生的。 柳永柔软的性格有很大部分继承其父,他对词的兴趣也源于这位博学精思又经世致用的父亲。 有一次柳宜默诵完后主的词曲,心里念着辛酸的往事不免老泪滂沱,不知何时柳永走到了父亲身后轻轻问道:“爹,你念的是什么文体竟这么动情?为什么字数有长有短,像诗又不是诗,平仄规律也不对,可是又比诗顺口些。” 有一天,柳宜被当今皇帝一纸传走,离家去治理漫患的水灾.柳永便跟随母亲学些启蒙的诗词,后来又和两个哥哥随尹先生学习。 此时的他,在词曲上的兴趣和天份凸显出来,像早春柔软柳条鼓涨着的芽苤,只要春风一吹便能绽放温暖的绿意世界。 在尹先生的点播下,柳永在填词度曲上已经在泉州一带小有名气,也渐渐出入红楼,博得佳人青睐,偶尔也得些银两,他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虚荣和满足,但如果没有一些际遇和命运的酬惠,也许柳永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柳永,就会在中国历史宏大的文字洪流中席卷而走,不留一丝曾经虚荣而膨胀在渺小时空的名字。虽然有时命运的酬惠往往得以残酷的面孔、绝望的姿态存在于生命中,它的名字叫苦难。 苦难不停擦拭的灵魂具有更加洁净更加临近艺术的神性:因为在生命的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苦难像重物压在命运这个弹性系数很大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苦难越重,在命运中的神性就会越张扬。 中外每部灵魂的作品,大抵都出于拥有这些受到压抑命运的作家。 而当苦难超过命运这个弹簧的弹性系数时,就出现了悲剧中最大的悲剧:毁灭了一切美好的可能。 比如,那个一手捂着因饥饿而收缩的胃,一手捉笔写作的路遥,他的《平凡世界》涤荡着无数人的心灵,然而他的死,注定是苦难造成的悲剧中之最大的悲剧。 在柳永的一生中,生命体验中的苦难也不停擦拭着他的灵魂,涤清世俗的污垢,使自己词曲境界通透着神性和灵性。 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看出了柳永金玉般的禀赋,但要成为浑金璞玉,还要经过细雕.他也洞察到他的词美则美矣,但沾满了太多青楼的胭脂气,没有负载更沉重的命题——那些可以令文字镌刻在时光岩壁而不被磨损的命题,所以范仲淹让柳永随他西出边塞,开始他人生第一次经历苦难风霜的洗礼。 边塞,那里冷风如刀,那里饥荒贫赤,那里民不聊生,再加上范仲淹的批评点拨:“耆卿啊,你生长在官宦之家,一直是金马玉堂,繁华盛景围系着你,你还没接触到百姓的辛酸和疾苦,也难怪你还是花间派的情调。贤侄,自古以来,歌功颂德的诗词和文章没有能历传不衰的。 只有深入实践,体验民情,你才会知道该写什么样的词……” 柳永成长很快.而这样的话语也足以为当今作家诫,当今文坛的铜板碰撞声和一片叫好声中,更应该有如此别样的清音。如果说外部的生命体验让柳永的词变得大气而又视野开阔,让他的词负载着沉重又使自己文字厚重的话题,那么自身苦难的生命体验就让他的词渗透感情的关注,汁液饱满:他把大众的苦难和自身的苦难混合起来,于是他的词便流传市井,于是他的词便经久不衰被人喜爱,于是他终于成为了自己境界的王者。 他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和家道中落,最后爱他深沉 他爱得也深沉的结发妻子——他贫穷困顿生活最后一点暖色倩娘也小产死去。倩娘死后,清点遗物时柳永发现在她妆台的抽屉中,有一本写着《乐章集》三个大字的本子,里面娟秀的字体记下了他历年所写的词.他平时写词从不留底,而她默默为之精心搜集,书写成册。 他的眼泪像打开的闸门。 2.宋词 蝶恋花 柳永伫立高楼倚栏杆,和风细细,极目忘春愁无际,黯黯暮霭自天边涌起。夕阳斜照里,青青草色映着烟霞的光彩,无言与诉,谁会领会我凭栏的心意?打算疏放狂荡地图个痛快一醉,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强求一乐反而觉得无趣味。纵然衣带渐渐宽松也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刻骨相思人憔悴。 这首词又题为《凤栖梧》。上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见出作者伫立望远之苦;下篇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写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恋情,真挚感人。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未传颂千古的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这两句所表现的爱情,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锲而不舍、甘愿献身的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我认为,此词以春愁带情伤,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我选b~ 3.诗词《蝶恋花》柳永做的蝶恋花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4.蝶恋花的作者是谁蝶恋花为词牌名,古时候有许多词人以此词牌名作词,没法说蝶恋花的作者究竟是谁。 词除了词牌名还有可以标题,这是作者自己取的名字,所以有辨识度,不知道您问的是哪一首蝶恋花? 柳永 编辑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蝶恋花》的作者是﹖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典范词作 五代·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宋·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宋·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宋·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宋·辛弃疾《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米芾《蝶恋花·千古涟漪清绝地》[3] 清·纳兰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6.宋词蝶恋花的全文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东坡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蝶恋花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7.赏析柳永的《蝶恋花》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黑色凌星 蝶恋花柳永【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赏析】[上阕]作者充分地把情景相交融,登上高楼远望,触景生情,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作为全词的第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了出来。“危楼”二字表现出作者的立足点非常高,因此放眼望去,所看到的风景也很广阔。“风细细”,虽然简单地写了并不罕见的风景,却为这幅剪纸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伫倚”二字写出了作者倚着栏杆之久和怀想之深。由“伫倚”一词,引出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一词不仅点明了季节,同时体现出了主人公的“愁”。“天际生”不仅体现了“春愁”是触景而生,而且把“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体的、可看见的“天际”之中,增强了实际感。“草色烟光”把春天的景色写得极为逼真。春草,铺地如茵,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此时的季节正是“春”,又看到了生命力顽强的春草,不禁使人联想到绵绵的思愁就像春草一样连绵无尽。再加上“残照”二字,就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同时,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黄昏,由此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却仍不忍离去。而 8.柳永《蝶恋花》赏析柳永《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 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 【赏析一】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 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 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 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 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 “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 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 “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 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 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 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 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 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 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 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 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 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 ,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 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 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 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 他已经深 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 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 为了追求这“一醉” ,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 ”,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 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 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 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 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 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 ,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 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 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 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 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 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 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 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 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 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 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 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 ”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 其实,冯延已《 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 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 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