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压抑的古诗词

1.表达压抑的诗句

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2、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3、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文:一阵阵轻轻的春寒袭上小楼,清晨的天色阴沉得竟和深秋一样,令人兴味索然。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4、登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5、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表达心里很压抑的诗句有哪些

1、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释义: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出自唐代马戴的《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释义: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3、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释义: 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

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

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

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 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

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4、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释义: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释义: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3.表达心里很压抑的诗句

1、《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释义: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文: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一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解释: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表达心里很压抑的诗句

1、《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释义: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

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文: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一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解释: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形容心情忧郁,压抑斗志的古诗词

秋浦歌(其十五)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主要成就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