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龙的的句子1. 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2.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3. 它们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 4. 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它还能帮助人类。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5.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6.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7. 有4只爪子,身体很长,会下雨,鼻子旁有胡须。龙能大能小,能或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8. 这条龙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好似即将腾云驾雾从展览馆冲出飞向天空。 9. 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10. 墙壁上描绘的是九龙戏珠的图案,九条龙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形态逼真。有的巨龙好似腾云驾雾,要伸出影壁,飞向天空,有的瞪圆双眼,怒目而视,有的张牙舞爪,摆开架势迎战,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还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11. 现代龙的主要特点是蜿蜒多姿,通体华美,虽仍保持着不可一世的威严,但却失去了中世龙的刚猛,而展示的是一种“威仪棣棣”的样子,身躯延长,须发长飘,身体的各个部分表现得极为协调,优美的姿态更富有神韵。 12.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老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13.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14. 再看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15. 舞爪的巨龙。它们那粗壮的前爪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细细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两只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 16. 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 17.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 18. 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 19. 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刚健有力;形态结构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头发节毛,角开始分杈,由原先的牛角变为鹿角,羊须的特征开始突出,而且气势渐增,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来。 20. 龙给我的感觉是凶猛的,也是美丽的,但我觉得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凶猛,它就好像一个认真工作的老人一样守护着他要守护的东西,凶猛只是为了吓唬那些不老实的人。 2.带龙字的古风句子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韩翃《送僧归日本》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苏轼《塔前古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塞下曲》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黑潭龙 【唐】白居易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龙移 【唐】韩愈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骊龙 【唐】唐无名氏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龙潭 【唐】韦应物 3.关于描写龙的好句1、龙,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没有为人做过什么,也没有人见过,可是人们,将它看成至高无上,力量无边的神物,甚至为它烧高香,求保佑。 2、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3、龙不仅是中华名族历史的见证,而且是中华名族凝聚力量的见证,也是中华名族进取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喜欢它。 4、龙代表着中国,代表着**,它是我们中国人伟大的象征。它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 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5、龙给中国带来了和谐,是中国人的榜样。 龙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后代。龙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时时刻刻向中国龙学习。 6、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它还能帮助人类。 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7、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8、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9、千年前,一条巨龙从东方土地上升起,千百年的辉煌,千百年的劫数,千百年的伤疤,今天,千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期待巨龙的觉醒!10、在十二生肖中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龙。我原以为龙是真实存在的,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龙的传人》这一课,我才知道他只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崇拜的图腾。 还有它集九种动物特点于一身:“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所以我喜欢它。 11、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人们正驾驭着它腾空飞速前进。这条龙美丽,皎洁,那便是中国。 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12、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描写龙的好句好段优美段落 9.千年前,一条巨龙从东方土地上升起,千百年的辉煌,千百年的劫数,千百年的伤疤,今天,千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期待巨龙的觉醒! 10.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人们正驾驭着它腾空飞速前进。这条龙美丽,皎洁,那便是中国。 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11.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12.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1.龙给中国带来了和谐,是中国人的榜样。龙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追求和向往,所以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后代。 龙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时时刻刻向中国龙学习。 2.在十二生肖中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龙。 我原以为龙是真实存在的,到了今天,我们学习了《龙的传人》这一课,我才知道他只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崇拜的图腾。还有它集九种动物特点于一身:“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所以我喜欢它。 3.龙,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没有为人做过什么,也没有人见过,可是人们,将它看成至高无上,力量无边的神物,甚至为它烧高香,求保佑。 4.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能腾云行水,护佑一方,是吉祥之物。 5.龙不仅是中华名族历史的见证,而且是中华名族凝聚力量的见证,也是中华名族进取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喜欢它。 6.来到舞龙的现场,只见龙有细长的胡须、长长的舌头,嘴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球,它的脸是银白色,全身基本上是青色的,这也难怪它的名字叫:青龙。 7.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它还能帮助人类。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是福是祸,全凭它的旨意,所以我喜欢它。 4.关于龙的故事和诗句青石龙 -------------------------------------------------------------------------------- 岱山岛有一块岸礁,弯弯曲曲伸向大海,远远看去,活像一条石龙,当地渔民都叫它“石青龙”,据说这是被海龙王镇在这里的青龙的遗骸。 很久以前,青龙在东海龙宫里当侍卫将军,这位青龙将军对上有令则行,对下有求必应。有时还变作者渔翁,到岸上察看民情。 若是岛上田地龟裂,百姓受灾,便偷偷吸来东海水,化作雨露,解救民间乾旱之苦。因此,当地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玉皇大帝下旨,要在东海水晶宫挑选一名得力将领到天庭任职。海龙王忍痛割爱,把自己最得意的青龙将军送上去。 青龙动身那天,海龙王一直送到海面,并对青龙说道: “我特地推选将军荣升,望你到了天庭后,不要忘了东海龙宫这个出生之地!”青龙再三拜谢而去。 青龙上天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灵霄宝殿的值殿将军。 头几年,青龙像在东海龙宫一样,对上下左右应付自如,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后来,他认识了皇母娘娘身边的一位宫女白虎星,平时常有接触,天长日久,双方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一见面总是含情脉脉地眉来眼去。 但天庭法规森严,无法在一起倾诉衷情,日子一长,他俩越来越感到天庭的不自由。 有一天,青龙星和白虎星在后宫服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时,又一次见面了。 这一回,他俩见四下无人,便壮着胆搭了腔。两人真是情投意合,约定在王母娘娘寿筵之夜,众天神赴蟠桃盛会之际,一同私奔凡间,永结伴侣。 好不容易等到这天,他俩偷偷溜出西天瑶池,急匆匆奔到南天门。正在高兴之际,不料从灵霄殿传来阵阵钟鼓声,南天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四大金刚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玉皇大帝得知他俩双双思凡,偷偷私奔,气得胡须都翘起来,即令值日功曹将青龙、白虎押来审问。青龙星和白虎星情深意笃,到了这般光景,什么也不怕了,当着玉帝的面,直说出双方相爱,愿受天规惩罚,只求恩准他俩结为夫妇。 这下可更激怒了玉帝,当即传旨青龙星贬回东海,白虎星罚到凡间。两星永久分离,不得相会!青龙星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了东海龙宫。 原以为龙王待他不薄,回到东海以后想再托海龙王出面求情,寻回白虎星。想不到海龙王也是仗势欺人。 上次青龙上天宫,他笑脸相送,拼命奉承。这回青龙回东海,却一反常态,冷漠得很。 他高坐在水晶椅上,淡淡地对青龙说: “你这一回是违反天规被贬回来的,不能像过去那样受重用了。念你昔日的功劳,如今派你当一个推潮神,这算不上美差,但也不算亏待你吧!” 青龙拜谢了海龙王,默默地退出水晶宫,从此做起推潮神来。 一日推两潮,苦熬苦撑,没有出过半点差错。但他脱不开身,没法去寻找白虎星,只有苦苦地思念着她。 再说白虎星,被罚到凡间以后,在镇海一个官宦人家当了侍女。一次,镇海发了一场大水,房屋冲塌了,人畜淹死了,县城里是白茫茫一片水世界,许多??体顺着大水飘到了东海大洋。 这官家侍女也被淹得半死,随着洪水漂呀漂呀,最后被风浪刮到了岱山岛的一个沙滩上。不知过了多少辰光,白虎星醒了过来,见身边站着一个白发老者,一间才知是当地土地救了她。 白虎星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诉说了一遍,又求土地公公帮她打听青龙的下落。土地公公很同情他们,悄悄告诉她,青龙星自从被贬回东海,就在这一带作推潮神。 白虎星谢过土地公公,马上赶去相会.。 一个群星灿烂的夜里,白虎星和青龙星这封患难情侣久别重逢了,他俩又高兴又伤心,互相倾吐了别后的苦恋之情。 谁知此事被海龙王派来监视青龙星的蟹精看到了,急忙去禀报了海龙王。海龙王一听发火了: “好呀!这青龙星、白虎星在天庭违反天条,到我龙宫又触犯官规,真是罪上加罪呀!” 当即傅下令去将白虎星镇在岱山岛西北面的一座山下,这座山后来叫“白虎山”;将青龙里镇在岱山岛东南面的一块礁石上,这座礁石后来就叫青龙岸礁。 青龙星和白虎星为了自由和爱情,受尽千辛万苦,最后又被海龙王压到山底下,永远成不了夫妇。可是,百姓根本不卖海龙王的账,反而更加怀念这封情深意笃的恋人。 岛上居民每逢大年三十夜,都要在家里的水缸、米缸、菜橱上贴上印有龙图的“青龙纸”,以示纪念. 吹萧会龙女 韩湘子在八仙中是个风流俊俏的书生,他手中的神篇名为紫金萧,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据说,韩湘子这支神萧还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送他的哩! 有一年,韩湘子漫游名山大川,到东海之滨,听说东海有龙女,善于音律,精于歌舞,很想会她一会。 因此,他天天到海边去吹萧。这一日,三月初三,正是东海龙女出海春游的日子。 夜里,龙女听见海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长萧声,听得惊呆了。 韩湘子的萧声扰乱了龙女的心,那声声妙曲把它的魂勾去了似的,便身不由己地向海边走来,化作一条银鳗来会吹萧郎。 韩湘子一曲吹罢,大湖退去十里远。 这时,他发觉滩头上有一条误了潮的搁浅银鳗,正泪光莹莹地抬头望着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还陶醉在乐曲声中,韩湘子又好气又好笑说: “鳗儿呵鳗儿,难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奥妙?你若是个知音,请把我的情意传到水晶龙宫去吧!” 鳗儿听了,连连点头。 韩湘子十。 5.寻找含有"龙"字的诗句1.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2.“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3.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4.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5.驾飞龙兮北征6.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7.晴空万里出神龙,神龙一显曙光照 8.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6.关于龙的名言不少于10句攀龙鳞,附凤翼。 汉·扬雄《法言·渊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渊骞》 雷雨江山起卧龙。 龙名言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 李白 笔下龙蛇似有神。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这两句大意是:体态轻盈,翩翩如鸿鹄惊飞;身姿优美,柔婉似游龙乘云。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现宓妃的体态身姿,借鸿飞的矫健,龙腾的委婉,巧妙地写出美女的风韵,既生动形象又诱发想象,成为描写中国古典女性美的典范之句,后世“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继此句衣钵而成。 可化用以描写女子轻盈矫健的美。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关于龙的名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这两句大意是:飘逸像天上的游云,矫健如惊起的蛟龙。 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人的风神。其比喻贴切传神,使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很为后人描绘历史人物风采时所喜用。 据《晋书·王羲之传》,当对人称道王羲之书法的笔势不凡,也用~来形容,后人效法者屡见不鲜。故此名句不但可以表现人的神采,也可以用来评论古今书法名作,尤其是草书佳作。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比喻三国时代书法家韦诞的刚健有力与饱满峭拔的书法艺术。 南朝·梁书画家 袁昂 《古今书评》 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卵:鸡蛋。龙:我国古代传说中一种长形、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的动物,被视为神灵。 这两句大意是:鸡蛋敌不过石头,长虫(蛇)斗不过神龙。这两句用两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斗争的双方如果力量悬殊,强弱差别太大,就不能抗衡。 在斗争中,必须知己知彼,若不对敌我双方进行力量对比的分析,蛮干胡来,冒险行动,那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和~意思相近。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神龙失势,与蚯蚓同。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名言南朝梁皇帝 萧衍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见李白《与韩荆州书》。 登龙门:传说鲤鱼游至龙门,如果能跃过去,就可化为龙。这两句大意是:一旦能得到有力者的援引,步八官场,就会声名大振。 以“鲤鱼跃龙门”比喻官场得意,微含讥刺意味,故一般用来嘲讽受人提携而飞黄腾达的轻薄新进之士。 唐代诗人 李白 《与韩荆州书》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无名氏《听谗诗》。龙泉:指利剑。 这两句大意是:那些进谗言的人舌头上长着利剑,杀了人还看不见血迹。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死于谗言。 那些奸诈狠毒的小人为了排除异己,往往血口喷人,借他人之手置人于死地,所以作者斥责他们“杀人不见血”。这首诗意在告诫人们警惕谗言,全文是“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 ~。” 《听谗诗》 《听谗诗》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唐·张籍《咏怀》。眼昏:眼花。 耳重(chóng虫):耳聋。这两句大意是:眼花了,写的字越来越大;由于耳聋,不知不觉说话的声音越来越高。 在~二句中,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形象地写出老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人老眼花,写小字越来越吃力了,自然是字越写越大。 耳聋,自己听不见,便以为别人也听不见,于是说话声越来越高。诗作以白描的手法描写老态,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悲愁,反复读之,同情、感伤之情油然升起。 描写龙钟老态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张籍 《咏怀》 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关于龙的名言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 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唐·刘禹锡《冬日晨兴寄乐天》。 这两句大意是:头拉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颜色变衰,恨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此二句抒发了衰老之叹。 清晨,作者梳头时感到梳子扎得头痛,不去自责头发稀少,反怪梳子太尖太利;照镜子时,看到自己老态龙钟的样子,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了。可以看出,诗人已经衰老,但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 因为他思想上并未衰老,还希望在事业上、学术上有所前进。此二句形容年已老大,但又不希望自己年老的人的心理,写得很幽默。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日摇秋水面,波闪白龙鳞。 宋·杨万里《过横山塔下》。 这两句大意是:太阳在秋水上摇曳,水波闪烁,像是一层层白色的龙鳞。这里描写日光照射水面的景象:水在动荡,看上去仿佛太阳在摇曳;波光闪烁,看上去仿佛龙鳞在闪光。 比喻恰切,形象逼真。可用来描写水上日光。 南宋诗人 杨万里 《过横山塔下》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 明·方孝孺《闲居感怀》其三。 九天:九重天,指天极高处。这两句大意是:蚯蚓独占区区一穴之地就心满意足,而神龙却志在九天凌空翱翔。 作者以蚯蚓和神龙比喻社会上两种人的处世态度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