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庐山的古诗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2.描写庐山景色的诗句快呀《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3.描写庐山的诗词名句1、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唐彦谦《登庐山》 2、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近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3、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4.描写“庐山”的古诗有哪些1、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3、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原文: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原文: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译文: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5、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原文: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译文: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5.描写庐山的诗句古诗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6.赞美庐山的古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 —— 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 陆游《自咏示客》 7.关于庐山的诗句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 石 门 鲍照 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鸡鸣清涧中, 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 空开, 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 倾听风管宾, 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秽城市。 ·〔鲍照简介〕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生于晋义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其诗风雄健奔放,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曾游庐山。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会稽,谢玄之孙,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 刘裕代晋,起为散骑常侍。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 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时年49岁。他好为山泽之游,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 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语言富有色泽和光彩,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曾在义熙七、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与慧远友善。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