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姓于的唐诗作者

1.有哪些古诗的作者是姓孙的

孙鲂(940年前后在世)字伯鱼,江西乐安(全唐诗作南昌)人,为五代南唐著名诗人。

孙鲂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明好学。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僖宗逃往成都,都官员外郎郑谷避隐故乡宜春仰山书屋。孙鲂慕名前往,拜郑谷为师。孙诗颇似郑体,清婉明白,不过分追求华丽辞藻,民间俚语皆能入诗。遂以诗行于世。

唐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任淮南节度使,苏州、扬州、金陵一带虽经战乱,依然是一派繁华景象。诗人沈彬、李建勋先后来到金陵,此时,孙鲂参与射策考试,被杨行密命为都官从事。孙与沈、李结为诗社,经常一起饮酒唱和。吴天祚三年(937)十月,镇守金陵的徐知诰废吴帝,改国号为南唐,并招揽人才,不少文人逸士宿儒为他所用。孙鲂被授以宗正郎。

孙鲂有诗集五卷,但失传。《全唐诗》存其诗30首,词5首,句4条,杂曲歌词5首。其《题金山寺》、《甘露寺》二首脍炙人口。金山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著名寺庙,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甚多,但自唐代张祜吟出“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名句后,没人敢再题咏。直到孙鲂吟出“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佳句,时人无不叫绝,认为“骚情风韵,不减张祜”。元代辛文房编纂的《唐才子传》列有孙鲂传介。

2.请搜集回复“唐”姓作者的诗词歌赋

九叶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重要、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二唐”指的是其中两位唐姓诗人:唐湜和唐祈。

怜惜花

====世情薄,人性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栈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喑泪妆欢。满·满·满。

===============唐婉,原是陆游妻子,后因陆母的反对而分开。最终因忧郁而终。她所留诗词也不多。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吴县人,字伯虎,一字子晨,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见Xiao_梁 )

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清河。

这是唐朝诗人,唐温如的著作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冷冷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已,叹冰魂尤在,翠与难驻。

晚宋诗人,留下杰作不多。

3.金缕衣古诗的作者

《金缕衣》,七言绝句,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出自《杜秋娘诗》。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诗歌寓意人们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此外,还有同名的图书和歌曲,女子偶像组合SHE也曾得到活动主办方赠送的金缕衣。

杜秋娘,原名杜丽,唐德宗贞元元年(791年)生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其母是南京的普通官妓,与姓杜的官员相好至孕,官员升迁却把情人抛弃。其母含愤生下孩子,无处托养,只好回南京妓院,把女儿带在身边。公元806年,杜丽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正合了李锜之意,当时就把她纳为侍妾,并为杜丽易名为杜秋娘。杜秋娘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力图削平藩镇割据,先后平定了剑南西川、夏绥、浙西、淮西、淄青的叛乱,收回了江淮财赋,其他藩镇也相继降服朝廷。李锜不满,举兵反叛,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仍旧当歌舞姬。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了“金缕衣”,宪宗被深深地感染两人马上陷入爱河,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杜秋娘不仅是宪宗的爱妃,还是他的机要秘书,杜秋娘以女人的柔情和宽容弥补了宪宗年轻气盛、性情浮躁的缺点,宪宗常常与她讨论治国大事,二人过了十几年同心协力的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则负责皇子李凑。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一命呜呼。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所以其弟李昂继位,为唐文宗。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必为宦官所弑。文宗大和元年(828年)发生宦官王守澄与宰相宋申锡派的矛盾。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计划被王守澄所知,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返回乡里,结束了她的“折花”岁月。公元833年,杜牧在南京重逢杜秋娘,见其红颜老去,面容憔悴,遂写一首《杜秋娘》长诗,深表悲怜。公元835年冬,南京发生军变,全城遭殃,四十四岁的杜秋娘离家躲避,冻死在玄武湖畔。

4.唐诗中的萧姓诗歌,唐朝时期有哪些诗词作家姓萧,叫舍名字,都有哪些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1。

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

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

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江有枫一篇十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枫,其叶蒙蒙。

我友自东,于以游从。 山有槭,其叶漠漠。

我友徂北,于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类其枫。

矧伊怀人,而忘其东。 东可游矣,会之丘矣。

于山于水,于庙于寺, 于亭于里,君子游焉。于以宴喜,其乐亹亹。

粤东可居,彼吴之墟。有田有庭,有朋有书,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

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我友于征,彼郑之子。

如琇如英,德音孔明。 我思震泽,菱芡幕幕。

寤寐如觌,我思剡溪。 杉筱萋萋,寤寐无迷。

有鸟有鸟,粤鸥与鹭。浮湍戏渚,皓然洁素, 忘其猜妒。

彼何人斯,曾足伤惧。 此惧惟何,惧寘于罗。

彼骄者子,谗言孔多。 我闻先师,体命委和。

公伯之愬,则如予何。 怅然山河,惟以啸歌,其忧也哉。

《菊荣一篇五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

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

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

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

彼劳者子,喧卑是处。慨其莫知,蕴结谁语。

企彼高人,色斯遐举。采采者菊,于宾之馆。

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是焉披玩。

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怆其仳别,终然永叹。

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

岂微春华,懿此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

诗人有言,好是正直。《凉雨一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习习凉风,泠泠浮飙。

君子乐胥,于其宾僚。有女斯夭,式歌且谣。

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

《有竹一篇七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有竹斯竿,于阁之前。君子秉心,惟其贞坚兮。

有竿斯竹,于阁之侧。君子秉操,惟其正直兮。

彼蔚者竹,萧其森矣。有开者合,宛其深矣。

回檐幽砌,如翼如齿。 冬之宵,霰雪斯瀌.我有金炉,熹其以歊. 夏之日,炎景斯郁。

我有珍簟,凄其以栗。 彼纷者务,体其豫矣。

有旨者酒,欢其且矣。 友僚萃止,跗萼载韡. 彼美公之姓兮,那欤应积庆兮,期子惟去之柄兮。

《江有归舟三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舟既归止,人亦荣止。

兄矣弟矣,孝斯践矣。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蒙山作》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越江秋曙》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

林声寒动叶,水气曙连云。暾日浪中出,榜歌天际闻。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延首剡溪近,咏言怀数君。

《游马耳山》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送钟员外(赋月)》年代: 唐 作者: 萧彧丽汉金波满,当筵玉斝倾。因思频聚散,几复换亏盈。

光彻离襟冷,声符别管清。那堪还目此,两地倚楼情。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菊)》年代: 唐 作者: 萧彧离情折杨柳,此别异春哉。含露东篱艳,泛香南浦杯。

惜持行次赠,留插醉中回。暮齿如能制,玉山甘判颓。

《洛出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海内昔凋瘵,天网斯浡潏。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大哉明德盛,远矣彝伦秩。地敷作乂功,人免为鱼恤。

既彰千国理,岂止百川溢。永赖至于今,畴庸未云毕。

《临风舒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丽锦匹云终,襜襜展向风。花开翻覆翠,色乱动摇红。

缕散悠扬里,文回照灼中。低垂疑步障,吹起作晴虹。

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还乡将制服,从此表亨通。

《夜梦》年代: 唐 作者: 萧妃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咏舞》年代: 唐 作者: 萧德言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对。

5.求唐诗10首要求完整摘录(含作者姓名、年代)10首赠别唐诗注意别

唐·皎然《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威迟策驽马,独望故关树。 渺渺千里心,春风起中路。

[注]“威迟”曲折绵延。这里指路。

“驽马”劣马。“故关”故乡。

2。唐·沈?缙凇赌夤疟鹄搿?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

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注]“棹”船桨。

此处代指船。“还流”回流。

3。唐·杜荀鹤《闽中别所知》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注]“巧”秀美。

4。唐·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娉娉袅袅”女子美好状。

“豆蔻梢头”比喻少女贴切而优美。 5。

唐·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多情却似总无情”指多么有情人,别离也是无情。“替人垂泪到天明”实系诗人自述。

6。唐·杜甫《赠别贺兰?》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7。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唐·李忱(唐宣宗)《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久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注]“日本使”阿倍仲麻吕。 717年来到长安,时年16岁来唐太学读书,起名“晁衡”,在长安生活了36年后回国。

东渡时因遇海难,九死一生地返回长安,为大唐作了好多事,770年去世。 9。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王维、李白都与晁衡有很深的交情。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0。唐·晁衡《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待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菜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注]“晁衡”即日本使:阿倍仲麻吕的汉人名字。

11。唐·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当李白听说晁衡遇海难后,即写此诗。

后晁衡返还长安,众人破涕为笑。 。

6.古诗的诗名,朝代,作者

是“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吧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近人俞陛云说:“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

作者: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吴兴(属浙江)人。为中国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法号皎然。他是唐代文名最高的僧人,与大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韦应物、刘禹锡,茶圣陆羽等均有交往。他的诗多是酬答唱和,送别寻友,游山玩水之作,作品风格清闲恬淡,语言清丽朴素,意境轻灵空闲,隽永有味。善于诗论,有专著《诗式》传世。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移家:迁家定居。带:近。郭:外城。

桑麻:这里指农作物。

近:近时。

着花:开花。

扣门:叩门,敲门。西家:指西面的邻家。

报道:回答说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