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苏轼的诗句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有关苏东坡的诗句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3.关于描写 苏轼的诗句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其实就是苏轼描写自己的。 还有廖行之的《青玉案》 、张舜民的《苏子瞻哀辞》这些吧。 廖行之 青玉案 片帆稳送扁舟去。又还踏、江湖路。回首京城旧游处。断魂南浦,满怀装恨,别后凭谁诉。 长歌击剑论心素。有志功名未应暮。自诵百僚端复许。归来犹记,东坡诗语,但草凌云赋。 张舜民 苏子瞻哀辞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4.有关苏轼写的诗句苏轼的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头歌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相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时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明:还有N多苏轼的诗,不一一详细打了。 5.形容苏轼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6.求关于苏轼的诗句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