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荷李群玉

1.唐朝诗人李群玉的新荷的意义是什么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

《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

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

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2.关于唐代荷花的古诗大全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采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子 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莲 唐.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3.唐朝诗人李群玉的新荷的意义是什么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

《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

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

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4.含有荷的古诗句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莲 唐.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5.古诗《新荷》的原文是什么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作者: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

《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

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

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原文赏析: 这首双调小圣乐,前面写景,后以情和之。写景之处,美不胜收,由近及远,由上到下,颜色、声音、听觉、视觉交融,再加上各种感官的感受,无不反映出这是一幅美景。

绿叶浓荫,石榴花开放,雏燕已经孵化,蝉已开始鸣叫,盛夏和谐之状,其乐融融,故有后面“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之叹,亦表景色之美也。第一部分写景,景色之美,无以复加。

第二部分抒情,侧面烘托景色之佳,以至于忘却岁月,不问功名,可见景色美到了极致。这也表明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热爱。

此处景色推及他处,可至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属金元之际,蒙古兵对中原地区美的破坏,激起作者深深的反感。

作者借以此曲表明立场,也提出抗议和嘲讽,“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然而一切徒劳,个人之力面对历史,也只是沧海一粟,无奈之下,“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沉默,也是一种抗争吧。

6.关于荷的唐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7.赞美荷花的唐诗诗句要一句唐诗诗句赞美荷花的.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这么多,你自己选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