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烟”字的宋词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 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 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 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余粘地絮。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 烟 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昭君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西湖 烟 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泛清波。 2.找古诗中带'云'字的诗词带作者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张元千《贺新郞》 “凉生柳岸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冯子振《鹦鹉曲》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李璟《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张先《天仙子》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王之涣《塞上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柳永《少年游》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柳永《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苏轼《江城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带烟和云的反义词成语没有带烟和云的反义词成语,含烟的成语如下: 柳烟花雾 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 蛮烟瘴雾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 借指荒凉地区 渺无人烟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 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浩如烟海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灰飞烟灭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过眼烟云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荒无人烟 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 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蛮烟瘴雨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 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齐烟九点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七窍生烟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形容气愤到极点。 人烟稠密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如堕烟海 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 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烟云过眼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 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烟波浩渺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消火灭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烟波钓徒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烟消云散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一溜烟 形容跑得很快。 纸落云烟 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乌烟瘴气 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 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 扯纤拉烟 犹扯篷拉纤。 分烟析产 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 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分烟析生 见“分烟析产”。 过眼云烟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 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灰烟瘴气 喻污浊。 火灭烟消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狼烟大话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露红烟绿 见“露红烟紫”。 露红烟紫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 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七孔生烟 同“七窍生烟”。 千里无烟 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枪烟炮雨 形容激烈的争战。 如堕烟雾 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雾锁烟迷 谓为云雾所掩蔽。 烟断火绝 指人烟灭绝。 烟霏雾集 形容众多。 烟飞星散 形容离散。 烟霏雨散 形容众多。 烟花风月 指男女情爱之事。 烟聚波属 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 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烟蓑雨笠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 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烟销灰灭 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烟消雾散 同“烟消云散”。 烟炎张天 烟火遮满天空。 炎:同焰。 杳无人烟 谓僻远无人居住。 形容荒凉,偏僻。 一脉香烟 谓延续家世的后代。 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有气无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雨愁烟恨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雨膏烟腻 谓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雨井烟垣 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雨笠烟蓑 同“雨蓑烟笠”。 雨蓑烟笠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雨条烟叶 ①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 ②喻情意的缠绵。 云飞烟灭 比喻消逝。 云烟过眼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瘴雨蛮烟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 枪烟炮雨 形容激烈的争战。 人烟浩穰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不食人间烟火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笔底烟花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4.古诗词中赞美云的 诗词及作者云: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你可以帮忙找几句宋词的句子,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差不多的这是你们老师讲关于炼字的问题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类在古代诗文中挺多的,在宋词中,如: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像这几句我觉得都能算得上的吧.另外,有名的炼字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这已经老少皆知了.。 6.宋词中与“云破月来花弄影”相似的词句,5句1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昭君怨》苏轼 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苏轼 3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西江月·重九》苏轼 4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苏轼 5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贺新郎》苏轼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 7满地黄花堆积。 《声声慢》李清照 8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好事近》李清照 9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临江仙·梅》李清照 10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武陵春》李清照 11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李清照 1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李清照 13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1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恋花》欧阳修 15空负曲江花。《临江仙》欧阳修 16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欧阳修 17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鹤冲天》欧阳修 18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渔家傲》王安石 1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 20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李煜 21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望海潮》秦观 2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踏莎行》秦观 23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八六子》秦观 2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