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不同阶段的唐诗

1.反映唐朝不同时期的唐诗

我个人总结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帮助到您。首先我得指出一下你对唐朝文学的四个时期的区分时间不正确哦,不是:“初唐,中唐,盛唐,后堂”,而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唐诗的四个时期

(一)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盛唐时期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例:李白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三)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王朝的兴盛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不少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唐诗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四个时期:

1、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2、盛唐时期: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

3、中唐时期: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3.唐诗分那几个不同阶段

主要分三个阶段:初唐,盛唐,中晚唐;唐诗 - 初唐诗歌唐诗王勃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

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诗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

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

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 (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

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 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唐诗唐诗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

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

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

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

4.描绘人生各个阶段的古诗句

一、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三句宋词,表达做学问或者人生追求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追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第二阶段,执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蝶恋花》)

第三阶段,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二、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出自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

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参透了人生大是大非,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悟”。

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5.唐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

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6.描绘人生各个阶段的古诗句有哪些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

释义:昨夜秋风凛冽,吹得绿树凋零,我独上高楼,凭栏望远,虽有大路通达,但心上人远在天涯,望之不见。是表现离情思念的句子。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释义: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3.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释义: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长生不老)。

4.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咏怀诗》

释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同尘土就如同朝露,很快地就会消失,而天道呢它是永恒的,天道是永久的

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释义: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地上。

6.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蔡琰《悲愤诗》

释义:自从流离后成为鄙贱之人,常常害怕丈夫废婚抛弃。想人生能有多少时间,怀着忧伤一年又一年。

7.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陆游《风流子》

释义:事世难料(无人能预料),只能陷身于困境中,忍受着悲痛。

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释义:人在这个世界上寄居,就像尘土很快就会被吹散。为什么不想办法先捷足先登占据要位呢?

7.反映唐朝不同时期的唐诗

我个人总结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帮助到您。

首先我得指出一下你对唐朝文学的四个时期的区分时间不正确哦,不是:“初唐,中唐,盛唐,后堂”,而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唐诗的四个时期 (一)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盛唐时期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例:李白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三)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王朝的兴盛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不少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

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8.欧阳修不同时期的诗词5首,不同时期.最基本要包含早期、中期和晚

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释][把酒]―把,端着.把酒就是端着酒杯.如果理解为把住酒壶不撒手,那就俗了.[紫陌]―陌,阡陌,小路.紫陌,泛指皇城之外的路.[且]――并且,而且,也.(连词的成分很大,但通篇看,该字还隐含着“希望”“盼望”“但愿”的成分)[从容]―从,跟随、相伴.容,容纳、允许、让.从容,非从容不迫之意,但从作者惜春的角度看,还是有些不慌不忙之宽余.在该词里大多取相伴之意 [总是]―大多是,都是,全是. [祝]―祝愿,问候. [胜]―超过.[译文]【把酒祝东风】端起一杯满怀深情的酒,问候你久违的春天,【且共从容】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来与我和美相伴吧.【垂杨紫陌洛城东】繁华的洛城之东,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总是当时携手处】还记得吗?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你我携手相伴,【游遍芳丛】在芳草花丛中尽情的赏春游芳.【聚散苦匆匆】人间聚散总是苦于太匆匆,【此恨无穷】让人引起无穷的怨恨.【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儿比去年的还鲜艳美丽.【可惜明年花更好】也许明年的花儿会格外美好更加艳丽动人,【知与谁同】可惜的是,面对美景,不知道谁是与我一同赏花的人.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