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的赏析[中吕].普天乐 西山夕照 元.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鉴赏] 这是一幅色彩浓艳美丽的秋天动洞庭西山夕照图. 作者用大写意的笔法,淋漓泼墨,挥发自如,可见其文化功底. 作者对景物的观察的视觉可谓独具惠眼,有远景近景.有肆意的渲染,有细心的点缀.使读者不自己的走到了这美丽的山水画中. 夕阳斜挂在西边的天上,晚云已渐渐的藏了起来.在大地上,枫叶红的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着,白色的芦花在残霞的洗礼下,多彩多姿,绚烂美丽.在山水之间,鸥鹭已经归巢歇息,牛羊也在下山回家的路上.水天连色波光中,摇动的霞辉五色斑斓.变化中的暮景,晚霞的余辉也没有忘记了那棵老树,树上老鸦的背影又隐约的投射到我们的视线中. 是曲,是诗情,是画意.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中吕·普天乐·秋怀b【答案】【小题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者形象。 (2分)主人公终年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落拓、不能施展抱负。(3分)【小题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 景物描写营造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伤心怀抱。 ②虚实结合。“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化用李白《蜀道难》诗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 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无人赏识的凄苦情状。③用典。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士”。 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每种手法3分,写出两种即可,答比喻、烘托、对照等,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元曲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曲中的“西风”、“落月”、“红叶”、“冷”等这几个意象。 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主人公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而仍旧飘零,怀才不遇。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元曲中的表现手法。 词曲中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②虚实结合(实写秋景,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对比(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 答出手法,然后依据文本具体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中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此曲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作者心中的愤愤不平.“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单寂寞?“西风”、“落月”、“红叶”、“冷”,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失意.“驿马”代指奔途,“书灯”暗示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劳,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获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难”和“枫落吴江冷”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开题,自嘲自己,自甘飘零.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胪鱼脍两位“高士”的故事,显示出否定的态度,引人遐想.小曲感情跌宕变化,文词工巧婉约,颇能显示“小山乐府”的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