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看雨的诗句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写雨态、雨景的词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水漾半壕,花簇全城,烟雨掩映,千家万户都在朦胧之中,写出了密州(州治在今山东诸城县)一带春雨朦胧的景色。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用“染”字连缀“春雨”与“新绿”,对春雨之下小溪的描绘,生动贴切。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春天行于山路,细雨飘洒,使花平添妩媚;花为雨所拂动和滋润,更使满山春色动人。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春天的夜晚,阴云罩月,洒下一阵细雨,一树梨花沾满雨露,显得诗意盎然。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写清明时节,夜间窗前被雨打而发声,淅淅沥沥的春雨,让作者心境难平,浮想联翩。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雨打新荷,声声入闻,惊破作者好梦,岂能不报怨? 借雨写离愁别绪,堪称词的一大特色。 如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以丁香花蕾在雨中愁苦不堪,喻指作者忧愁结心,无法解脱。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黄昏的细雨击打梧桐,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 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风絮、梅雨等一连串落漠迷离的景物,形容多得难以捉摸的满腹闲愁。 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出了黄昏之时,院落中雨打梨花的伤感之情。 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秋风萧瑟,黄花满地,秋雨凄凄,怎能不生悲凉之情。 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秋雨打梧桐、芭蕉,一声声,一点点,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足见愁思之深沉。 借雨表达情怀的词句也不都是离愁别恨,也有寄托豁达开朗性格和坚定情感的。如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着一“解”字,赋予苦雨终风以生命,它如此怜悯诗人的凄苦处境,了解诗人渴望晴天的心意,竟戛然而止,让阳光普照。 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写雨霁天晴,火红的晚霞把一天的凄风苦雨都收尽,心境也为之明亮爽朗。 2.有关于冬的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 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宋·周邦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宋·苏轼) 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无名氏)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乱山残雪衣,孤独异乡人 (唐·崔涂)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 (南北朝·范雪)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南北朝·谢灵远)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明·孙承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杨万里) 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 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 3.形容徒劳无功的诗句有哪些①《二子》 宋·陆游 两楹梦后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孟子无功如管仲,扬雄有赋似相如。 敬王事业知谁继,准易工夫故不疏。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②《诗集传》 宋·朱熹 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③《守岁》 宋 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④《庄子·天运》 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 ⑤《徒劳无功-藏头诗》 徒留爱子付周昌, 劳身焦思补四方。 无井家家饮潮水, 功成名遂身自退。 4.形容人感动的诗句非常感谢大家钗 头 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随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 头 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陆游与唐琬感情笃厚,然琬不容于陆母,有情人终离散.一日相遇于沈园,悲情难诉,陆游写下《钗头凤》.唐琬和之,不久,郁郁而逝.陆游终生不能忘情,前后写下三首《沈园》,以怀唐琬.章 台 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杨 柳 枝 柳氏 杨柳枝 ,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原为 韩翃 朋友李生的爱姬,艳绝一时,慕翃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请翃饮酒,席间将柳氏赠之.后翃及第,归家省亲,柳氏留在长安.适逢安碌山作乱,陷长安 .柳氏惧为乱兵所辱,剪发毁形,寄居尼庵.长安收复后,翃谴人寻柳氏,携去一包金并《章台柳》.柳氏捧金呜咽,回报以《杨柳枝》 .江 城 子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总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妻王弗,温柔贤惠,与词人感情深厚,不幸早逝,葬于四川眉山.熙宁八年,词人梦见爱妻,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5.有关莲的诗句(1)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荷花又称莲花 (2)“并蒂莲花开,好事自然来”,读着有关莲花的诗句 (3)在丝绸之路上,许多诗人留下了歌咏大漠边塞的诗章,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岑参。。“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限未见。……回据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如莲花北延歌》)等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边疆各族人民。 (4)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唐代诗人李商隐亦有诗句赞美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诗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而莲多用来誉爱情,在所有的诗词里,表达哀怨忧愁的尤多,此中见长的诗句我独好:“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一朵水莲花,不胜秋风的娇羞…… (8)有时偶会看见了荷花深处的鱼儿跃起,就会想起了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清新优美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在荷塘边,莲花旁,偶轻轻漫步,是真正的漫步者。身旁就是随风飘舞的垂柳,塘里就是隐约入耳的蛙鸣,空间就是来来往往。 (9)在《离骚》中,他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在诗句里屈原的志趣不仅与淖。“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 6.与萧有关的诗句与萧有关的诗句 司空图 两岸芦花正萧飒,渚烟深处白牛归。 【涔阳渡】 白居易 天宫阁上醉萧辰,丝管闲听酒慢巡。 【早秋登天宫寺阁赠诸客】 杜牧 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送隐者一绝】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怀吴中冯秀才】 陆龟蒙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馀总不知。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其二】 周昙 成败非儒孰可量,儒生何指指萧王。 【后汉门 光武】 襄楷忠言谁佞惑,忍教奸祸起萧墙。 【后汉门 桓帝】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 【寻三藏上人】 罗隐 策蹇南游忆楚朝,阴风淅淅树萧萧。 【宿纪南驿】 7.有关雁的诗句 全诗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8.描写古人书信来往的诗句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鸿雁传书的出处: 《周易 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 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