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礼记.儒行》的诗句

1.【《礼记·儒行篇》其中句子的意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

1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衣服,是儒服吗?”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广博、穿戴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2哀公说:“我冒昧地问一下儒者的行为规范?”孔子回答说:“如果仓促地加以概括,则无法全面描述,如果逐条讲述,则需要很长时间.”3哀公宴请孔子,孔子陪坐.孔子说:“儒者确实有些珍馐美味等待他人来享用,但儒者有自己的原则:不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和思考,就不敢回答他人的询问;没有做到忠诚和信实,就不会接受他人的举荐;没有努力践行过自己的原则,就不敢接受聘任.这就是儒者获取社会地位的原则.”4“儒者衣冠适中,动作谨慎.推辞重大的利益,如同傲慢一样,仪态威严;推辞小利,则举止夸张,如同内心有愧.招徕他很难,但让他离去很容易.他举止谦卑,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儒者的容貌.”。

2.《礼季·儒行》的全文诗句

原文:

礼记·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至,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儒行》,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

3.关于忠字的诗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这些不知道够不够,希望可以帮助你O(∩_∩)O~~

5.有关报国的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17、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谁能帮我翻译《礼记·儒行》中士可杀不可辱那段话

请参考/ketang/liji-81.asp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

——骨鲠之气不可没有

【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侮辱也。其居处不淫②,共饮食不溽(3)。其过关可微辨(4),而不可数也(5)。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①水节选自《德行》。②淫:奢侈放纵。 (3)溽(rù):味道浓厚。(4)微辨;委婉地批批评。(5)面数:当面指责。

【译文】

“ 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批评,却不可当面指责。他们的刚毅就是如此。”

【读解】

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这种刚毅,很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是的,人不仅要活个面子,也要活口气,活个气节。然而。大多数营营苟苟的众生不知气节为何物,只会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宁可象狗一样地活着,哪怕是只赖皮狗,也绝不会为了节义而付出,而献身。

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

7.关于尽忠报国的句子

1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9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