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创关于冬天的诗词《春》 桃李峥嵘满山红, 朱颜从此不再春, 问君今生谁与共, 寄我柔情对月吟。 《夏》 长瀑卸下千愁绪, 繁花尽惹泪婆娑, 多情不堪长相思, 总让离愁刺心头。 《秋》 黄叶绚烂虽醉人, 零落归根总凄凉, 年华从未警世人, 惊觉之间鬓苍苍。 《冬》 正如人间纷纷雪, 寒彻心头整个冬, 借我忘忧水一杯, 了却心头无限哀。七星瓢虫356946984原创 2.描写冬天自创诗歌1、赤裸的树 想你 在冬的寒冷中 看叶凋谢 一片片 是我年老的回忆 从心头 滑落 悟懂了 爱 没有错 错的 是生命的诱惑 真想告诉你 那落尽了枯叶的树 赤裸着 是一种凝炼的快乐 2、冬雨 多雨的冬季 你在雨中伫立 如春笋 梦里似曾相见 芳姿婷婷 是那般迷人 不知是哪一路鬼神 作了这样的安排 也许,是我们的缘分 也许,是命中的注定 毛毛细雨,正纷纷 四周朦胧混沌 你没有走向我 我没有走近你 却在相遇时 眸子碰着,闪电般 谁也不敢出声 3、遥想当年 遥想当年 有雪花纷飞的山上 你摘一朵梅花 吻于菲红的唇边 只一个浅浅的笑魇 便妩媚了我整个的青春 寒冷的激动和快乐的情节 使我遗忘了时间 你的柔情万种 你的明眸皓齿 恰如冰雪里的松竹 使我总在冬季 深深地怀念 谁说往事如烟 蓦然回首 却发现 青春的经年 是岁月的怅然无言 4、有约不来 你 有约不来 我就在 寒冷里 徘徊 冷风 已入我怀 窃走了 我心中 炽热的爱。 3.描写冬天自编的现代诗繁叶的绿茂无存, 激情的浪花不在, 风高气爽的空气难觅。 风停了 停在树梢上最后一片欲坠的枯叶。 雾冷冷的在眼前涤荡。 太阳艰难的拨开云雾 却懒得工作, 敷衍的撇出几丝阳光。 虽是带有温度,却让人生畏—— 它打碎了最后的希望 冬天总是寒冷的。 此消彼长的规律,在、这里印证。 太阳下去了。 雾气,晦暗,阴森上来了。 侵蚀着空间里的每一个有机细胞。 风,看不惯这一切 一声怒吼,狂风巨浪,山岳潜行, 没带走一切,却留下了七零八落 冬日,唯一的平静, 也碎了 一切,因为是冬季, 昨天的浓雾,成就了今天的迷茫 所有的迷茫,成全了今天的浓雾 冬季是一个迷惑, 浓雾迷住了路途 迷途网住了心扉。《冬天》 冬天是静默的季节 爷爷总是独自坐在冬天的墙边 默默无言 阳光用温和的手 抚摸着他核桃一样苍老的脸 像慈祥的母亲 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冬天是落雪的季节 雪花像神秘的白蝴蝶 纷纷扬扬来自遥远的天国 我的爷爷在静静的雪夜里 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快活得也像一个小孩子 心里充满了无限温暖 就像我们在忧愁的日子里 突然想起了郊游的春天 其实谁也不知道 爷爷在冬天想着什么 但他的故事告诉了我 他离开自己的童年和老家 已经非常非常的遥远…… —————————— 《南方的冬天》 南方的农村,秋后留在野地的就是镰刀吹过的伤痕 等到来年春风的呼唤 又开始孕育梦想 也许 我们的人生不也一样么? 稻草人散漫地身躺一地 纯粹有组织无纪律 过往的目光横扫不出它们内心 空虚与焦虑 在风雨中逐渐老去最腐化 无须谈论健康与成就 也许就这么一个角落 你发现了它 鲜亮得有点刺眼 固执地也季节背道地而驰 可它依然点燃了你内心柔弱处 希冀刚强 平常得像你眼前飞过的一张纸 也许它不能代表什么 至多是展示了一个萧条的农村景象 可它给了许多人生命与希望 ———————————— 〈冬夜〉特拉克 雪花在窗外轻轻拂扬 晚祷的钟声长长地鸣响 屋子正准备完好 餐桌上正备满丰盛的筵席 漫游的人们,只有稀少的几个 从幽暗道路走向大门 恩惠的树木闪着金光 吮吸着大地之中的寒露 漫游者静静地跨进 痛苦已把门槛变成石头 在澄明耀眼的光明照耀中 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 〈我爱冬天〉汤承慧 我爱冬天, 那六瓣的小雪花, 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爱冬天, 那小朋友堆的雪人, 是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我爱冬天, 那一片雪白的世界, 是小朋友们的游乐场; 我爱冬天, 那一件件五颜六色的棉袄, 给雪白的世界增添了色彩; 我爱冬天, 那洁白无暇的冬天! ——————————————— 〈冬天的雨〉 冬天的第一场雨 轻轻柔柔地下着 如丝若缕 把江南水乡 挥洒成了 一幅水灵灵的画 一首湿漉漉的诗 季节的桥头 已望不见秋天 远去的身影 而如烟似梦的冬雨 却仍有秋的清丽风韵 细细密密地织一件 华丽而透明外衣 使冷漠的冬 也充满浪漫诗意 迷迷蒙蒙的雨雾 朦胧了镜花水月 淅淅沥沥的吟唱声 浸润了梦中 纤尘不染的绿地 尽管 季节已渐渐走向荒凉 萧条与颓废 正伴朔风而至 然而 我却从这一场微凉的冬雨里 读到了 冬季清新的序言。 4.描写冬天的诗歌,要原创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注释】: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 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