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鉴赏王安石名词赏析

1.诗词鉴赏.《寄朱昌叔》王安石《寄朱昌叔》王安石西安春风花几树,

诗的体裁、结构是两首七绝.第一首用仄韵“七虞”,第二首用平韵“十一真”.意思是:西安又吹起了春风,不知花木又开了几树?当年我们曾共同在花树旁边饮酒,现在却分离各处.喝了一杯酒后,抬头仰望北面边塞上飘来的黄云,想要把心声寄给万里之外的老朋友,却看不到归雁上路.世上的事物,匆匆变化,不断更新,年纪已老的我,却仅仅剩下了布满衣服的灰尘.想要去江南,买下一座靠着青山的住处,让它召回我这厌倦漂泊的人.第一首: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和对当年情景的回忆,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第二首:作者表达了怀念江南家乡,厌倦仕途,盼望归去的思想.。

2.王安石的词及鉴赏

壬辰寒食[1]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2].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3]. 巾发雪争出[4],镜颜朱早凋[5]. 未知轩冕乐[6],但欲老渔樵[7].ؤإ 【注释】إ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إ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 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إ [4]巾:头巾.雪:白发.إ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إ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إ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ؤإ 【赏析】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3.王安石诗歌鉴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4.【春风王安石赏析表达怎么样的理想,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王安石《春风》赏析春 风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赏析】“一马春风”之快,恍惚重归家山,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以往,画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敌手的山川,春天正与国中无异,而以反侧方式说来,令人印象深刻.阳“浮”与尘“涨”,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的不同之处,今日亦然,两字运用,贴切之至,自是临川炼字长处.颈联是传诵名句:柳色嫩黄,写做阳光染就,田间新绿,幻成雨水催成;生动警奇,但却不无道理.以方块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园画图,清新明丽.尾联故意纠正一个回家的错觉(作者家乡辛夷花多,而眼前还没有发出),同首联笔法,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得饶有新意.正是:眼前春色欢欣意,缘从自误起深思.个中道理,使人欲探.【鉴赏题】(1)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参考答案】(1)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分析2分,效果2分)(2)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1分)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1分)(3)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1分)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2分)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1分)。

5.浣溪沙( 王安石)的赏析或诗歌鉴赏考题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译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喜欢幽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的种在一起。不知道他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这一首浣溪沙即是,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描绘江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渔家傲》二首、《菩萨蛮》 、《清平乐》 、《浣溪沙》 、《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这些词在写景方面是颇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现自己的闲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闲适心情方面,也颇为真切、生动。如《浣溪沙》中的“爱闲能有几人来”。再如《渔家傲》中“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黄花庵评日:“极能道闲居之趣”,确实如此。 百亩中庭半是苔,说明主人心情不好无暇打扫也从侧面表现出以的前门庭若市以变成现在的无人问津了,爱闲能有几人来则是正面说出了这凄清的场面,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山里的桃花已经开放了,再美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人会来这里欣赏呢?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6.宋词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北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此词,忧郁凄凉之至。虽有香魂,亦自消瘦也】

南乡子(辛弃疾·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稼轩词,尽数英雄都不似,千载长江空自流。豪放至极,必沉郁至极也】

南乡子(苏轼·北宋)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自述清净两无为,谁解其中滋味。国事难为,自我消遣耳】

中吕·山坡羊(张养浩·元)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纵览兴亡,最苦人间。千古绝句,欲添还难】

卜算子(陆游·南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傲视群芳,非不欲共艳,事不我与也】

破阵子(晏殊·北宋)

【不知是哪首,然晏殊之词温雅处,闻金石声】

7.诗词鉴赏谁能找到王安石的《与宝觉宿龙华院》的鉴赏

王安石有《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某旧有诗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老于尘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钟山只隔数重山。世间投老断攀缘,忽忆东游已十年。

但有当时京口月,与公随我故依然。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金山?王安石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但他并不乐意起用,故留下了多首诗篇,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心情。 《泊船瓜州》由于“春风自绿江南岸”一句而脍炙人口,但足以表达他的心迹的还是“明月照我何时还”一句,因为他临行之日就已经期盼或者说准备回还了。

这首绝句应该说也是诗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故后来又将此诗化成三首绝句。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又想起了十年前的往事和当时的诗作,不由感慨万端。

他暮年倦于应酬,主要是与一些方外之交谈禅说佛,共进妙道,忽然想起当年情景,不觉十年已经过去了。光阴荏苒,物是人非,十年来的变化很大,只有明月与宝觉大师依然相伴。

当年京口之夜,问月何时照我还,盼的是早日归来,而今归来已久,再问明月何时照我再宿金山。 这首诗感慨明月依旧,人事已非,恐怕没有机会再登金山了,其中大有深意。

宿金山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一个象征,二十年前以翰林学士应召出山之时,他与宝觉等人夜宿金山,十年前二次为相之时,宝觉又送他至京口,再宿金山,而今神宗晏驾、风云突变,他也垂垂老矣,没有机会和能力再管国事了,重新出山已然绝无可能了。 诗中非常宛转地表达了对于国事的关心和对神宗皇帝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无奈和与宝觉之间的深情厚谊。

8.《春夜》王安石 诗歌鉴赏

原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先引用一下百科通俗的解释:【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

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赏析】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

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一)先说整体,王安石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二)写作手法。

1. 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作一贯含蓄的做风。不单是它这首。

2. 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这句单看,是看不出在写春夜啦,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这也可能是王安石这首诗为什么不那么有名的原因吧。

这样的话在诗里是在是太普通啦!“金炉香尽”,同志们,不觉这个很熟悉吗?是了,李清照还有N诗词人都喜欢用这个,其实这样间接也表明,作者是富贵人家,不是富贵,起码也是个中产。穷人是不会把家里搞的香喷喷的。

“漏声残”,形容已经很晚了。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完了,那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

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在写夜,基本上中国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不过苏轼是“漏断”,比王安石更绝啊,所以苏轼这首词比王安石这首诗有名多了,呵呵,玩笑)。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基本上描写风的“轻”“寒”。

从这句,也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只有春风才“风轻且寒”,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

实际这句也是比较“庸俗和普通”的。两句合起来,是先“夜”再“春”的。

不是先“春”再“夜”。(所以,这其实也看出王安石写诗功底的“薄弱”,起码不如杜甫,看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人家才是真正的“春夜”呢,又是玩笑啦。)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算是比较出彩的。

因为中国诗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

王安石在这里算是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肯定背后有玄机啦。

什么玄机呢,作者在诗里未点名,那我们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是什么?——亲人。

(不过老实说,如果真不是有这么所谓材料来记载的话,鬼知道王安石思念的是亲人啊!)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月移花影”,看多了很多诗词都这么写,所以搞不清谁是原创了。

也所以这句在诗词的品鉴是属于“俗词俗句”的,但景色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有睡的,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

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为什么会这样啊,因为思念很深啊。总结:诗作因为“春色恼人”一句,呈中等稍稍偏上水平。

用的手法,都是中国诗词中惯用的含蓄、委婉等风格,使用借代、意向名词等表达手法。

9.#宋词鉴赏# 诗奉送觉之奉使东川(作者王安石),帮忙解析这首诗的

我没见过这首诗的赏析,以下都是个人理解供你参考!

《送许觉之奉使东川》是送别诗,是送许觉之到东川(东川不是现在的东川,而是潼州,就是今江苏睢宁县与安徽灵璧县交界处)奉朝廷之命出使,两人多年未见,一见却要分别,王安石写了这首诗送给他!许觉之的名是许承权,字觉之!但没找到这个人的资料!

大体的翻译应该就是:

"三秋不见每惓惓",说两人多年不见但时常想念(三秋是一种代指多年,并不是三年的意思)。

"握手山林复怅然",说相见山中却有离别的怅然。

“后会敢期黄耇日”,说希望我们年老的时候还能相见。(并不是“黄考”,而是“黄耇”,年老的意思)

“相看且度白鸡年”,白鸡年指辛酉年,王安石生于辛酉年,所以这句诗应该是说两人自小就相识!

"畏途石栈王尊驭",“畏途石栈”是指途中环境险恶,要穿过山间凿石架木作成的通道。"王尊驭"是“王尊叱驭”的简写,出自《汉书》的典故,这里比如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荣路金门祖逖鞭”,”荣路"是指仕途,"金门”代指富贵。“祖逖鞭“也是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在这里,寓意是勉励许觉之要努力进取。

“一代官仪新藻拂”,这里是一代清新文采风度的当官的仪表风度。

“得瞻宸宇想留连”,“宸宇”原本是屋檐的意思,这里代指帝居,也就是京都,更代指荣华!但人也会看到京都的时候就流连忘返了。

所以,你取名的这两个字是“宸宇”,其实就是屋檐的意思,不建议使用!

整首诗就是一普通的首勉励好友,赞扬好友不畏艰险的去完成出使任务的诗,没有特别大的政治含义和理想抱负,不能算作王安石的代表作!但是这首诗却体现了王安石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的风格!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