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算文章吗

1.唐诗、宋词算不算文言文

唐诗、宋词运用了文言句式但不能笼统的说他为文言文,因为文言文一般指散文 一下是摘取的 文言文概述与文言句式 ]文言文概述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

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局势的相异点。

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2.文学诗词

诗歌当然属于文学的范畴。

请看“文学”的定义:以语言、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又称为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再请看“诗歌”的定义和解释:文学的一种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力,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都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形成最早。

中国古代,不合乐者为诗,合乐者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是否依照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由此可见,诗歌属于文学的范畴,而且是最早、最基本的文学体裁。

3.怎么才算写文章或写诗词写的好,有什么标准吗

咳咳…楼主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宽泛。

那么就用我自己的所知,尽量为你解惑吧。 写文章的话,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评定,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

记得韩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并没有资格说另一个人写的文章好或者不好,只能说他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篇文章。”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其中不并不包括应试教育(比如中考和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因为应试教育的作文,本身对考生的发挥就具有很大程度的限制,比如文体,比如内容,比如议论文的框架等等。

(至于那些专业术语“柱”什么的,本人也只是稍有了解,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相对而言,如果作者本身读的书足够多,眼界足够开阔,文字驾驭功底好,自然很容易写出让更多人喜欢的文章来。只要自身的才学够好,写文章自然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至于诗和词,我自己也有写过蛮多的,下面举出自己曾经为一个女孩子写下的七言绝句。 无冬(她的名字是吴冬) 春盎不若青丝意,怜夏只羡江雨留。

清碧还落秋风里,几分惊彻几时羞。自我评判的话,作为一首送人的诗,在文字方面的水准还是够的,最基本的仄起平收也没问题,二四句做到了押韵,而且这首诗在意境方面比较美,最后一句“几分惊彻几时羞”描写的就是这位女孩子。

但是以严格标准评定,则只能顶多算中庸之作。 因为还有以下几点做得不足: 一、古诗词的韵律要求很严格,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都有其固定的几种格式,关键体现在平仄的组合。

而这首诗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填词”。 二、一篇好的诗作最好能有出彩的用字,即古人“炼字”一说,这首诗里面也没有。

三、没有用典,古代诗词中很多名句都有引用典故,富含深意。当然,这个是需要看很多古代典籍才可能拥有的能力,属于高端境界了。

(对于写诗的初学阶段这里还有一个我自己的小技巧,相信楼主有听说过有的古人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起来这个境界很高深玄妙,其实也简单,在写诗之前,在脑海里画一幅画,画面尽量唯美一些,然后再用一些优美的文字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意境这个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这前提下注意写诗最基本的要求,这样的诗作至少在非专业人士里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可的)。 下面是词。

首先,词分为上下两片,不同的词牌名对应有不同的韵律格式,而且各方面要求比诗更加严格,除了韵,还有词中内容的全面性,很多古人写词都是用的“填词”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词牌名所要求的韵律格式,所以写词,比写诗的难度,明显要大得多,下面拿柳永的《雨霖铃》来简单分析说明: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寒蝉凄切”,深秋,指明了天气,“对长亭晚”,地点和时间,“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说明了事件背景,仅仅从上片的前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将时间,地点,事件背景,已经下文所隐藏的情绪基调都作了交代,而甭提还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千古传颂的名句,柳永的这种无疑是将自己的情感完美融入自己作品中的典范之一。

所以从上面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如果要写词,难,要写出好词,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更加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和境界。

最表层的东西我想都已经说到了,还有些更深层的细节没有包括在内,一来个人能力有限,二来毕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怎么可能只靠这只言片语就能完全概括,楼主,你说呢? 打字打累了…差不多就这样吧,希望我的这些个人经验能对楼主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