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名言警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与教育相关的古诗词与教育相关的古诗词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3.谁有能教育人的好诗句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道酬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4.关于教育的古诗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5.有什么与教育有关的古诗词与教育有关的古诗词: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 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6.有教育意义的初中古诗荀子劝学篇才是精彩: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宋代诗人刘过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该诗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如等山, 步步要争先. 一时不前进, 就要落后边.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争强好胜,这个算是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