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海纳百川”的诗句是什么描写“海纳百川”的诗句出自《金门答苏秀才》,作者:唐代:李白,全文如下: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赏析:此诗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当时李白正待诏金门。 扬雄《解嘲》:“历金门,上玉堂。”应劭注:“金门,金马门也。” 苏秀才,名不详。李白在诗中写道:“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从诗中“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两句来看,苏秀才的隐居之处确实非凡:“鸟鸣檐间树,花落窗下书。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李白向来对这种自然造化的胜景就一往情深,于是就想象着苏秀才一定在眷恋自己,以至于“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待诏金门的李白似乎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表示身世两忘,跟随苏秀才在大自然中终老一生。 “得心自虚妙”的“得”既指苏秀才,当然也包括李白在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求涉及海纳百川、力争上游的诗或词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