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物理道理的诗句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物理相关的诗句,诗句越多越好,最好标注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

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

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

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

“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

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

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13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3.能含有科学道理的古诗或者谚语(速求

不好意思`

先问一下,

你是只要含有科学原理的,还是什么原理都可以..

因为比如楼上说的那三句,就基本上都是哲学原理..

好哈~

先帮你解释楼上那三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理:事物的现象不同于其本质.只看现象往往不 能正确认识它的本质.

2.骤雨易止,细雨缠绵.

道理:矛盾的相互转化原理。

3.一叶知秋.

道理:人的意识有预见性.可以通过一定的迹象判断未来的发展情况.

同样的成语还有: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等等.

再给你说我刚才想到的~~

1.春江水暖鸭先知

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的诗句还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实胜于雄辩”等

2.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道理: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同样的还有: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理: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同样的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等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道理: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5.掩耳盗铃

道理: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同样的还有:“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

6.有志者,事竟成。

道理: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同样的还有:“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等

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道理:说明物质的运动性原理。

同样的还有: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8.刻舟求剑。

道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

同样的还有:守株待兔等。

9.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道理: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

10.对症下药。

道理:符合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样的还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等

11.唇亡齿寒。

道理: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同样的还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辅车相依”等等

1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道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道理:说明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14.水滴石穿。

道理: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

同样的还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道理: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同样的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道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17.熟能生巧。

道理: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暂时只有这么多了

你赶时间..先将就用着吧

`希望能帮到你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