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在春晓这首诗,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四十岁时曾赴京城长安考进士,结果没考上,便回到家乡襄阳,隐居在鹿门山。他的性格孤傲,终身为做官,以作诗自得其乐。 孟浩然漫游过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2.(春晓>这诗首中诗人听到什么,联想到什么1、听到鸟儿的欢鸣,然后联想到昨晚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2、附原文: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可它毕竟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